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告,2025年开始至今,至少有7家公司拿最高10亿元以上投资理财。7家公司分别是、、、、、、拟用于证券投资的金额超10亿元。其中利欧股份最高投资额达到30亿元,方大炭素和七匹狼最高额达到20亿元。
其中方大炭素及子公司拟对最高额度不超过人民币 24 亿元(含本数)的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在上述额度内,资金可以滚动使用,投资取得的收益可以进行再投资,再投资的金额包含在本次预计投资额度范围内。
方大炭素是典型的业绩不振却计划巨额炒股的案例。近些年,公司盈利连年下降,从2018年的扣非归母净利润55.26亿元到2024年的0.46亿元,七年间利润只剩下个零头。
今年上半年,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02.17万元到6,000万元,同比减少 65.13%到 70.93%; 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 1,016.44 万元到 1,219.73 万元,同比减少 94.15%到95.12%。
今年上半年,方大炭素的扣非归母净利润只有1000多万元,再降就面临亏损。方大炭素表示,今年上半年业绩预减的主要原因是:主营业务受宏观经济环境、下游市场需求缩减、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较大。
在传统主业复苏不明朗、新业务尚未大规模盈利的节点,将数十亿元现金进行证券投资可能放大财务波动,或与公司宣称的“创新驱动”战略背离。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2023年、2024年,方大炭素因投资股票带来非经常性损益分别为-1.97亿元、-2.26亿元、1.15亿元。2022年、2023年、2024年各年末度,方大炭素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分别为-4237.3万元、2403.2万元、-5219.7万元。这意味着,公司净利润受“炒股”影响较大,2022年、2024年两个年度还曾出现“割肉”离场。
业内人士认为,上市公司炒股的 “利” 端首先体现在业绩补充功能上。在主营业务增长乏力时,证券投资收益往往成为美化财报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把双刃剑的 “弊” 端同样不容忽视,首当其冲的是业绩波动风险,股市的阴晴不定往往导致上市公司业绩大起大落。
要让上市公司炒股这把双刃剑发挥积极作用,需要多方合力规范。监管层面应完善制度设计,明确上市公司证券投资的比例限制,要求其充分披露投资逻辑、风险控制措施及业绩影响,对过度投机行为进行严格监管。上市公司自身应坚守主业,将投资作为辅助手段而非核心业务,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和风险控制体系,避免盲目跟风炒作。投资者则需理性看待投资收益,重点关注企业主营业务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非被短期业绩波动误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