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药茅”失色:长春高新主业失速、二线溃败,新故事何在?

亿通速配 亿通配资 2025-09-05 2 0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8月31日晚间,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6.03亿元,同比微降0.54%;归母净利润9.83亿元,同比大幅下滑42.85%。曾经的“东北药茅”,仍在业绩下行通道中艰难挣扎。

  2024年全年,公司营收134.66亿元,同比下降7.55%;归母净利润25.83亿元,同比暴跌43.01%,创下自2004年以来首次年度营收负增长,净利润水平更是倒退至2019年。进入2025年,业绩颓势仍未得到遏制,一季度净利润跌幅进一步扩大至44.95%。尽管上半年营收降幅略有收窄,但净利润指标持续恶化,仍未出现企稳信号。

  利润引擎失速,集采冲击持续发酵

  作为长春高新最重要的利润来源,金赛药业上半年实现收入54.69亿元,同比增长6.17%,但归母净利润仅为11.08亿元,同比大幅下滑37.35%。这种收入与利润增速的显著背离,清晰地反映了其主力产品生长激素正在经历“以价换量”的艰难阶段。

  金赛药业核心产品为生长激素类产品,包括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粉针剂)、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水针剂)、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长效水针剂)等。其中,短效水针凭借性价比优势,在国内生长激素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而金赛药业在水针剂市场处于绝对龙头地位,市占率遥遥领先于同业企业。

  然而,自2023年浙江集采将短效水针纳入采购范围后,金赛药业的利润空间就受到显著挤压。2024年首年执行集采,公司业绩随即大幅下滑。尽管公司通过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将生长激素长效剂型收入占比从2024年的32%提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35%,但仍然无法完全抵消集采带来的巨大价格压力。

  费用方面,上半年长春高新销售费用达23.86亿元,同比上升23.43%;管理费用7.24亿元,同比增长31.26%。公司称这些投入用于“新产品推广、合规销售队伍建设和高端人才引进”,但在收入未见起色的背景下,费用大幅攀升进一步拖累了盈利表现。

  研发方面,公司上半年研发投入13.35亿元,同比增长17.32%,占营收比重突破20%。6月30日,IL-1单抗“金蓓欣”获批上市,成为公司在生物创新药领域的重要突破。然而,从申报到放量仍需时间,短期内仍难以对业绩形成有效支撑。

  垄断格局终结,第二曲线难撑大局

  除了价格压力之外,更大的威胁来自于市场竞争格局的剧烈变化。2025年5月29日,的长效生长激素产品“益佩生”正式获批上市,彻底打破了金赛药业在该领域长期维持的垄断格局。这标志着生长激素市场正式进入多强争霸的时代。

  与此同时,其他竞争对手也在加速布局。国际医药巨头诺和诺德的帕西生长素注射液于2024年9月在国内提交上市申请,该产品在全球Ⅲ期临床试验中展现出与每日注射制剂相当的11.2厘米/年的年化生长速率,显示出强大的产品竞争力。天境生物的伊坦长效生长激素也已于2025年3月完成上市申请提交,进入行政审批序列。随着更多竞品获批上市,预计未来两年内生长激素市场的竞争将趋于白热化。

  除生长激素相关业务之外,被视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的带状疱疹疫苗同样表现惨淡。数据显示,长春高新子公司上半年实现收入仅2.85亿元,同比暴跌53.93%,并出现亏损态势。其主打产品带状疱疹疫苗“感维”在2023年短暂放量后迅速回落,2024年该产品营收同比下降71.54%,2025年继续大幅下滑。

  在激烈的疫苗价格战和同类产品不断上市的背景下,百克生物短期内恐难扭转颓势。特别是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过后,公众疫苗接种意愿普遍下降,加上市场竞争加剧,百克生物的业务复苏面临巨大挑战。

  结语

  从“医药茅台”到净利连续多个季度大幅下滑,长春高新的困境揭示出单一产品依赖型企业在政策与市场竞争双重夹击下的脆弱性。随着集采扩围、竞品上市、疫苗业务萎缩,公司急需新的资本故事,但就目前来看,长春高光的至暗时刻,或仍远未结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