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原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在“2025智博会数字产业生态大会”上表示,数字金融正在从零售端向产业端提升,成为赋能养老金融的重要引擎。数字金融和养老金融是应对老龄化的必然选择,也是重要方向。通过技术创新、场景融合、监管协同,有望构建更加普惠、智能、可持续的数字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他以重庆举例称,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超过3.1亿,老龄化在加快,截至2024年底,重庆市60岁以上人口达到801万,占全市总人口25%,其中65岁以上的老人是602万,占18.87%,表明重庆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的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这是全国老龄化程度第二高的省级行政区,这也催生了对养老金融的需求。
梁涛认为,数字金融与养老金融的融合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一是提升服务效能。数字金融技术,可以实现养老金的自动增缴。二是创新产品服务。数字金融为养老金融产品的服务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大数据技术汇聚老年人的基本信息、消费行为、数据健康数据等,可利用大数据深度挖掘和分析技术,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养老金融产品。三是降低风险。数字金融可以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养老金融业务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预警监测风险,降低养老金融业务的风险水平。
他同时指出,数字金融与养老金融的融合发展也面临五大主要挑战:一是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二是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三是技术迭代与兼容性问题,四是服务的普惠性与公平性的问题,五是养老金融诈骗风险。
梁涛指出,要深化改革协调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实现融合发展,为老年人和养老产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其中,又要做好夯实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推动数字化养老金融产品的服务和创新、共建养老金融生态圈、支持数字养老金融风险管理、提升老年人的数字素养等六方面的工作。
在他看来,养老金融要通过定制化养老金融产品和数据驱动的产品创新,不断创新和完善其产品服务开发更加符合老年人特点的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根据每个老年人具体的需求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和定制服务,比如对特定老年人设定特殊产品,或者对希望投资有稳定收入的老人提供稳定化的产品。同时要持续迭代优化,将用户反馈和市场变化的考虑,不断对产品进行迭代优化,利用数据分析工具,监测产品表象和用户满意度,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策略,以更好的满足老年人群体需求。
“要加强金融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医疗健康机构等行业之间的沟通协助,以资源整合协同构建包容性的数字养老金融生态圈。针对养老产业金融布局相对滞后、金融对养老产业部署不足的问题,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养老产业与金融环节深度融合。”梁涛谈道,要解决数字不对称的问题,同时拓宽融资渠道,并借助现代科技挖掘分析多维度多形式多结构的海量数据,助力探索积极创新融资新模式。
谈及老年人的数字素养时,梁涛强调,在数字化时代,提升老年人数字素质对于保障他们能够安全有效地享受数字服务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多渠道宣传,并开展专门的数字金融教育,针对老年人在使用数字产品方面的困难,通过公开讲座的方式,通过移动支付、网上银行、智能设备等基本金融服务,使老年人能够更好地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同时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提高老年人的数字意识和金融资质评估,使他们能够更安全更有效地使用数字金融服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