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地方不按国家规定标准规划学校设置、建设学校的情况,义务教育法明确要求,要追究地方政府责任。图 / 大河报视频截图
近日,山东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十二初级中学初一招近 100 个班的消息引起关注。有人质疑其真假,也有人担心学校招这么多学生是否能保证教学质量。
据纵览新闻报道,9 月 5 日,牡丹区第二十二初级中学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该校今年新入学的初一年级确实有 94 个班。菏泽市牡丹区教体局一位工作人员也表示,近几年二十二中招生人数确实比较多,处于一个巅峰期,学校会有相应措施保证教学质量。
按照国家和山东省的学校建设标准,独立设置的初中每个年级班级数 6-10,全校班额数 18-30,在校学生数 900-1500。而这所学校一个年级就有 90 多个班,是国家标准的 9 倍以上。这么大的办学规模,被质疑难以保障教学质量,完全可以理解。
对此,当地政府有必要结合当地适龄学生情况,严格落实学校建设标准,加强初中学校建设。上级教育督导部门也要督导地方政府尽到保障教育投入、优化学校布局的责任。
把适龄学生集中到一所或几所学校上学,实施大规模办学,是当前一些地方的做法。地方政府认为,此举可节省办学投入,也便于对初中学校的管理,既可实现统一后勤服务,还可解决不均衡问题。
也有人说,初中一个年级招 90 多个班,可能是因为适龄学生突然增加太多,当地来不及新建学校。但从媒体报道的信息看,早在 2022 年,该校就计划招收 69 个班 3750 名学生,2025 年计划招生 5700 人,较 2022 年增加了近 2000 人。
另外,当地二十一中今年也计划招生 4200 人、84 个班,区实验中学计划招生 3800 人、76 个班。从中可见,超大规模办学已成为当地中学的普遍形态。
初中学校一个年级近 100 个班,已远超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办学不是办工厂,国家之所以明确学校的办学规模,是因为超过这一办学规模,学校的教学质量就难以保障;而且,集中大规模办学,也意味着有不少学生要离家很远上学,增加学生上学成本。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等因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新建居民区需要设置学校的,应当与居民区的建设同步进行。
针对地方不按国家规定标准规划学校设置、建设学校的情况,义务教育法明确要求,要追究地方政府责任。
因此,对这类超大规模初中,上级教育管理部门,有必要进行调查,要求地方调整学校建设规划,按办学标准建设学校。这对于强化地方政府教育保障责任,优化学校布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不同学段的适龄学生数,受出生人口变化的影响,各地初中面临入学高峰,但高峰过后可能会出现适龄学生断崖式下跌。因此,有的地方采取把学生集中 " 装进 " 一所学校的方式应对,而不是新建学校、新增学位。
地方政府担心新建学校会导致教育资源浪费,看似有其道理。但小班化教学已经写进《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 — 2035 年)》,也正在部分地方逐步推动。如果地方政府有建设更高标准学校、推进小班化教学的前瞻性规划,那么,教育资源浪费这一担忧就并不存在。
避免把办学变成办工厂,在适龄学生减少后,地方完全可以降低校额、班额,提高师生比,逐步推进小班化教学,而这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