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医药、半导体材料…… 多次“踩坑”的向日葵又在谋划什么?

亿通速配 亿通配资 2025-09-12 1 0

界面新闻记者 沈溦



从光伏到医药再到半导体材料,向日葵又要筹划新业务?

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向日葵(300111.SZ)已停牌。不过,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停牌前一日该股股价“抢跑”,大涨近12%。

向日葵筹划的重大资产重组分为多部分,一是,以发行股份及/或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漳州兮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兮璞材料”)的控股权。二是,收购子公司浙江贝得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得药业”)剩余40%股权,并拟募集配套资金。

此次收购兮璞材料,向日葵似乎颇有决心,9月10日,董事会火速通过决议同意公司向股权交易方上海兮噗科技有限公司支付人民币4000万元作为诚意金。

一手跨界高新技术,一手加码原有业务,对于家底并不厚实、业绩长期低迷的向日葵来说是否必要?难度有多大?

界面新闻记者查询获知,兮璞材料2020年11月成立,生产的六氟丁二烯等特种气体在半导体领域主要用于制作清洗剂、蚀刻剂,属于眼下最为热门的半导体产业链企业。公司注册资本为3930.13万元,成立以后未进一步融资。目前,兮璞材料发明专利申请数仅有2项,有效发明专利数为1项,另有9项实用新型专利。

兮璞材料主要产品有两类,其一为电子级气体,分为清洗气体、蚀刻气体、特气(混合气)三类,涵盖六氟丁二烯、三氟化氮、氪氖、笑氣等产品,其二是以双(叔丁基氨基)硅烷为主的前驱体。半导体和新能源锂电池热控是主要应用行业。界面新闻记者未查到该公司的产能信息。不过,漳州相关政府网站显示,2023年9月,兮璞材料开始投资建设年产4500吨电子医疗级特殊气体材料项目,至今没有该项目达产消息。

根据光大证券研报,中国电子特气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316.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8%。国产替代需求加速,但技术突破和现金流稳定性是行业挑战。

东海证券2025年5月研报指出,随着近年来集成电路、液晶面板、LED、光纤通信、光伏、高端装备制造、医疗健康等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行业的发展,我国在电子级气体领域国产化快速提升。

以兮璞材料主要产品中的三氟化氮为例,研报指出,2023年,全球三氟化氮产能4.7万吨/年,产量4.4万吨,开工率为93%;中国三氟化氮产能为2.5万吨/年,产量约2.4万吨。2023年进口量为344.23吨,出口量为2545.42吨,出口量是进口量的7.39倍。

事实上,三氟化氮产能的快速提升已导致了竞争的加剧,南大光电(300346.SZ)近期在回复投资者时表示,半年度业绩受到三氟化氮等产品价格走低影响。

在兮璞材料公布的其余多个产品中,国内产能也都在快速提升。六氟丁二烯方面,已有中巨芯(688549.SH)、中船特气(688146.SH)、昊华科技(600378.SH)、南大光电、金宏气体(688106.SH)、广钢气体(688548.SH)‌等建成或在建产能。

从半年报看,A股市场电子特气行业公司中,多数企业均实现营收较快增长,但在盈利能力上出现分化。

对于兮璞材料的核心产品和具体业务情况,向日葵方面表示,目前没有相关信息透露。“可能还没有你们知道的多。”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跨界并购很难形成确定性高的协同效应,更多是为了改变资产配置结构,然而半导体产业的高风险性会导致不确定性增多,对投资者权益很难判断是否具有好处。

资料显示,向日葵于2010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是最早一批从事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老牌光伏企业。



2019年,向日葵从实控人吴建龙手中以3.55亿元现金收购贝得药业60%股权。随后又重组剥离相关光伏资产,将公司名称由“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浙江向日葵大健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范围由“从事电力业务”变更为“从事医药、大健康、高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等”。

2022年的光伏抢装潮一度又让向日葵动了回归旧业的心。2023年,向日葵一度计划与绍兴滨海新区集成电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隆象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年产10GW TOPCon电池的生产线,首期建设5GW TOPCon电池生产线,首期项目预计总投资约15亿元。然而没过多久,向日葵便因厂房交付滞后、行业价格战导致预期收益下降等原因,停止项目建设。



2024年3月1日,向日葵筹划设立合资公司,拟投向金属基陶瓷相关业务,可广泛应用于光伏和半导体设备等领域。一年后,相关投资协议及项目合作终止,原因是合作方提供的金属基陶瓷新材料产品经过多次测试,未达到相关技术指标,截至终止协议签署前,仍未有实质性的进展。

除了跨界尝试入局半导体产业链之余,向日葵本次计划收购控股子公司剩余股份看起来更有“玄机”。

贝得药业主营业务为抗感染类、心血管类、消化系统类等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导产品涵盖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消化系统药物等领域。

今年上半年,向日葵营业收入1.4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6.0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5.68%,扣非归母净利润4.48万元,同比下降94.46%。其中,贝得药业实现营收1.44亿元,净利润404.12万元。

就业绩下滑原因,向日葵表示抗感染类部分产品(尤其是阿奇霉素制剂产品)销量大幅下滑,同时面临竞品价格持续走低的压力;克拉霉素原料药受韩国、日本订单减少影响,销量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

按照彼时收购约定,贝得药业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050万元、4850万元和6200万元。



但实际情况是,贝得药业自2020年起连续两年未能完成业绩承诺,最终业绩承诺方,也就是实控人吴建龙方面补偿超8000万元。

此后三年,贝得药业营收连续在3.3亿元左右徘徊,净利润也在500万元-1500万元之间浮动。

来源:界面新闻整理

值得注意得是,贝得药业目前剩余40%股权背后的股东是向日葵实控人吴建龙家族。

对于贝得药业收购的必要性和相关安排,向日葵董秘办方面回应“暂不知晓情况”。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截止到2025年6月末,向日葵账上货币资金5.36亿元,占总资产54.55%,负债率仅有15.89%,显示较低的资金风险。

上述货币资金中,大部分来自于实控人。2023年3月,向日葵完成定增,实控人以2.24元/股价格包揽,实际募的资金3.71亿元,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自8月19日以来,向日葵已连续发布股东质押股权公告,实控人吴建龙在短短半个月内连续5次质押手中股权,用途均为补充流动资金或生产经营所需。

根据公告显示,截止到9月5日,吴建龙与一致行动人浙江盈凖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共计持有向日葵近3.86亿股股份,持股占比29.98%,其中质押2.81亿股股份,占其持股总数的72.8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