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看似“无身体”,背后却是巨大基建和能源消耗|圆桌

亿通速配 万生优配 2025-09-17 1 0

界面新闻记者 | 徐鲁青

界面新闻编辑 | 姜妍

“如果机接口入人体,它注定不是‘创’的。”

科幻作家王侃瑜第一次脑机接口的新闻时,彼时的大多讨论,都围绕着人脑是否因此可以变得更强,人工智能能否”,想到的却是另一件事:一根要放入的金属细丝会让人感到疼

在后来的小说里,她把脑机接口植入人脑比喻为贝类“育珠”,被植入了一个异物,然后要用自己的肉身慢慢去磨、包裹、塑造。”

身体性的感知在主流科技话语中常被忽略,然而,一些女性科幻作家写出了不一样的故事。

过去两年里,AI从技术突破,成为大范围使用的工具,大模型、脑机接口,一系列科技新兴词各处涌现,附带着的焦虑也常常相似:“AI会不会取代人类?”“谁将成为超级个体?”关于技术的讨论,一边通向人类可能被用后即弃的恐惧,一边则是未来无限的技术乐观主义。

关于技术的叙从来不是中性的,定了我如何理解技术,以及在未来如何使用它。这些问题也是《身体,再》的作思考之一,本书由自中国与韩国的女性科幻作家共同完成,她们以身体为主题,在各自的科幻故事里,讨论如何改身体的感知方式,如何塑造我们与他者、非人存在的系。

在她们笔下,技术不必然通往进步,也不总与人类处于对抗,它可以是模糊的、亲密的、不确定的。界面文化邀请了其中的三位女性科幻写作者,王侃瑜,昼温,与程婧波,共同讨论她们在AI浪潮下的思考:如何以身体为起点想象技术?她们的叙事如何从征服、效率与增长惯性中抽身,构建另一种技术的可能。

程婧波 王侃瑜 昼温 [韩] 金草叶 [韩] 千先兰 [韩] 金青橘 著
春喜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5-8

身体塑造了人类的文明和科技

界面文化:这本科幻小说集的名字叫《身体,再来》,"身体"意味着什么?你们如何在科幻创作中处理身体与技术的关系

王侃瑜:我其实注的是具体的身体,而不是一被假定普世的身体。

现在的技术宣传往往默是服于一普世性身体的,比如以男性、健全人主的身体,以前的科幻,很多也是在想西方白人男性接术会发生什。但在我可能更想探的是,其他的身体在技术面前有什么样的经验。

本身是一的,但不同的人面对它,体验一定是完全不同的。有些身体甚至根本没办法接受技入,出敏等等反

而且如果的有一非常好,用了就能大提升生活量,那没法使用这个技术的人怎么办?比如如果所有人都入了元宇宙,那谁来维护元宇宙之外的现实世界,谁来照看那些基础设施,保证这个虚拟世界的行?疫情那几年这些问题就很明,大家都需要扫码出行,但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就出行很麻烦。

当地时间2025年8月12日,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孟买,一名男子走过自动化博览会外一张人手与机器人手的海报时查看手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昼温人们说科技是文明的延伸,我会觉得是这具身体塑造了人类的文明和科技。

我很多小都是建立在这个大背景上的,比如:人了一全是海洋的星球,了适应环境,就身体做了改造,失去脚。这时候,人类语言中的一切隐喻渐消失。如果一个来自地球的人和他们说山脚下有什么东西,他是听不懂的,因这个概们来说不存在了。



些身体化也引言、知的巨大改。我是在用身体建构语言,也建构认知。怕以后再怎么发展,很多思方式依然是身体出的。

如果哪一天我们真的脱离身体,或者身体被机械替代,那一定走向一种全新的文明。但同新文明也一定会带着旧文明的遗迹。比如们现电脑上保存文件的图标3.5英寸软盘子,00后应该很多人都没见过真正的软盘了,但那个图标还保留在Windows系里,成了一文化留。

当地时间2025年3月18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英伟达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英伟达GPU技术大会(GTC)上发言。英伟达公司,这家与人工智能热潮密切相关的芯片制造商,表示将协助通用汽车公司开发自动驾驶车辆,并与电信行业合作推出新的6G网络。(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文化:说到身体对技术的排异”,王侃瑜在书中写的故事是讨论脑机接口,你当时怎么想象这项技术的。

王侃瑜:机接口其是科幻小里非常典、非常普遍的定。我小候看科幻的候就常看到,只是几年在现实世界,在医疗领域越越常了,就有说脑机接口有了新突破。

但我看到些新想:如果机接口的被植入身体,那一定不是“无”的,因为不像手机是外置设备,是穿透身体的。“有创”就意味着它会带来疼痛。于是我当时“痛”方向去想象。

当时还看到一些跟“痛”相报道,不只是人类会感受到疼痛,很多非人存在,比如说螃蟹其也能感受到疼痛,包括贝类都会感受到疼痛,比如珍珠的生成程,来说是痛苦的,要把沙粒、石子物硬塞进它然后分泌珍珠质来包裹、磨合,最后才形成一珍珠。这个过程很像是在身体里慢慢磨出一个东西

所以我后来写了一篇小,就是想象人身体里被植入一芯片,用培育一“人工智能”。那其就有点像“育珠”的程。被植入了一个异物,然后要用自己的肉身慢慢去磨、包裹、塑造让它内变“可用”的智能。但就像珍珠也有很多是失品,有的根就不出,有的是畸形珍珠,有的根本不适合被市场贩卖

2025年9月4日,第十七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武汉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举行,。武汉衷华脑机融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6万5千通道双向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文化:在我们的印象里,科技越精尖,“身体”的部分似乎就越轻,比如AI、脑机接口、数字化存在,身体好些变得越来越多余,你怎么看这种趋势?

王侃瑜:这个趋势实从疫情那几年就慢慢开始了。那元宇宙”“虚拟世界念突然冒出,再到后 ChatGPTDeepSeek 些大言模型的出,又往前推了一步。

但如果我们真的去看AI的底层,都是有身体的,比如服器,比如光,比如支撑它们运算的整物理系

任何技脱离不了物世界,技术是物性的,是有身体的。看《黑客帝》,即使大家生活在虚拟世界里,肉身是泡在缸子里,是靠着物理接口接的。如果这个载有了,那整就成了空中楼阁,根本无法成立。

我们每次提AI,都大量力,而电从哪?可能是化石燃料得的,然后又会产量、染,对环境造成影。我之前个数据,我每次提候,背后都在经历一整套程,耗非常高。力,我又要燃多少煤,放多少?地球又要因此升多少度?这些都是技术背后的“身体”。

科幻作者王侃瑜

书写“扩张”和“变强”之外的科幻故事

界面文化:马斯克式的“殖民火星”、硅谷的“永生计划”,似乎都强调扩张、强大,你怎么观察当下流行的科技叙事?

王侃瑜:厄休拉勒古恩提出个概念,“阴的乌托邦”。科技展主义叙事很多候都是一托邦,强展、步、扩张、好像这个世界可以无限地往前走,永下去。

“阴的乌托邦”不是以增长为前提,而是以一伏的、更性的方式去追求未可能性。我之前也写过一篇文,“发展、人口、资源”的三角系。因展一方面要消耗源,另一方面也需要人口来劳动,把。但人口本身也需要消耗来维持自身,所以这三者一定有平衡。要是这个平衡被打破了,比如人口多、消耗快,那整就可能崩,增也就无法持了。但在一些人眼里,他们会觉得只要增长变慢或停,就是毁性的。

女性科幻作家了很多不一样的末日事。些作品不是难来了我要重建昔日的的尊要被恢正常秩序要重新建立。反倒很多是在讨论,灾难已经发生了,那我们要怎么在这样的世界里活下去?怎么和其他的非人物?和这个经发化的境共生?她们注的是些更细微的层面,而不是一味回望那美好正常去。

是否可以去面那些不被认为是乌托邦的世界?一些岛国上的原始部落,他们没大的人口,也有特别发达经济,但他也在自己的境中活得很好,有可能些地方,反而是一新的托邦

[美] 厄休拉勒古恩 著
周华明 / 胡绍晏 / 王侃瑜 / 陈楸帆 / 胡晓诗 / 江波 / 李特 / 姚人杰 / 慕明 / 三丰 译
理想国河南文艺出版社 2022-09

界面文化:技术乐观主义相信科技让我们变得更强大,而另一种面对技术的常见感受是恐惧,比如在AI发明之后,常常会有AI取代人类之类的担忧说法,你如何理解这种恐惧?

王侃瑜:智能件事本身很杂,但当去想象一更高的智能,第一反往往还是那是更像人西。我们会觉它应该像人、、思维逻辑也像人,甚至终会取代人。我想象出另一不是人的高智能。

可能跟我一直是困在自己的身体里。身体本身就是我知世界的端口。如果我们拥有的是的身体、的感知方式,可能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智能想象。

我之前有写过一篇小,把AI想象成像微生物那字生命。就像我的微生物群落,每微生物都不一定是我上的人智能,但它们组成了一个复这种智能不是模仿人的,而是另一

它们博菟”,这个名字自一种现实中的寄生植物菟丝子,它会寄生在其他植物身上,吸取营养,甚至窃取其他植物的基因。我想象博菟子就生活在网络世界里,它们摄取的是各字信息据,比如猫照片、短视频笑片段……类来说可能无意的信息,在它们就是一营养”。

2025年9月14日,浙江绍兴上虞区,杭州湾具身智能创新中心的数据采集区内,50台人形机器人正跟着技术人员学习各种岗位技能。(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但相的,物理世界里并没似的信息分解者,所以地球就越。于是些赛博菟子就向人类提出一突破血脑屏障,你们的大,和你们共生,我就能帮你们清理物理世界的混信息,像我们现字世界一

是我在想一种与AI的共生关系,而不是人AI治、或者AI成救世主这样结构之我AI,一直想跳出那典型的“AI险论框架。“AI是神或者“AI是魔事太多了,我希望着想象一些不一样的可能性。

昼温:得我很多候担心AI坏的、或者取代么东西,可能需要回到一个更本质的问题,谈论AI候,这个主体到底是谁?

底,一切都可能被替代,比如是一老板,可以用AI取代工,想要,也可以找一AI男友或女友替代伴侣。你会发现只有“你的存在本身”是无法被取代的,作为一个“存在”的个体,自己的意、自我,是AI无法替代的。被取代之后,对别人可能差,但对你自己来说就没有意义了。我们没法精准预测AI每年怎么发展,但作为科幻作家,我们可以追问事情的本质:AI可以取代一切,但无法取代的是的存在本身。

科幻作者昼温

界面文化:所以比起“AI能不能取代人类?,如果我们换个问法,有什么东西是人的身体特有的

程婧波:“人非人关系在科幻史中是非常典的主。机器人、生化人,包括更早的弗兰肯斯坦,其非人定。些角色,其都是人试图想象自己之外,但又高度相似的他者。

形》系列始就反这个问题:人类与生化人共存,一是血肉之,一是被技强化的身体。到了最近的新集中,女主角把记忆、甚至可以“灵魂,通装置移到了一生化人身体中。

就是一非常直接的强化故事,人类太弱了,必须被强化,才能生存下去。这种强化有候是通生化人的方式,有候是像《终结者》那的机器人,有候是意、永生技,但它们都集中在一个层面:躯体的强化。

所有机器的共同点是,时间对它们来说是静止的。人的一生可能是几十年,八十年、一百年,但一台机器来说时间几乎是不可感知的。

人类和机器间的根本差异就在里,我的身体是和时间密不可分的。受孕的那一刻起,时间就已在我身体里流了。而且其人的某一部分,在你姥姥身上就已存在了。因女性的卵子量在出生就已固定了,也就是当你妈妈还个婴儿候,身体里的所有卵子就已了,如果日后生下了,那从她婴儿时期身体里的一部分生的。

可能也是类对”“冬眠这样的技术会有那大的迷恋,古早的神,到代科幻,人一直在幻想有可能不再受时间的侵蚀,有一种办法,身体像机器一:只有在时间始流,不机的候就原地停住,一千年后是原

终结者(1984)(图片来源:豆瓣)

界面文化:拥有时间的的身体的意义是什么呢?

程婧波:如果我只把人类视为种会生老病死的存在,然后用技手段去延长寿命、强化肉体,那其有意到人为时间容器的特价。我之所以会觉得痛苦、衰老、是因为时间对的身体生了真实的影。而也正是因为这种,很多东西才变得有意义。比如情感就是建立在时间上的。时间的流逝,有身体对时间的感知,情感就无法成立。

科幻作者程婧波

AI或许能写出回应这个时代的文本

界面文化:AI写作、AI绘画正在变得可行,作为创作者,你们觉得会影响未来的创作方式吗

王侃瑜:在的大模型出之前,作圈就已在用上一代的AI工具了,比如名生成器、情生成器之的,而且大家也不有什么问题。因为网文本身就是高度型化的作,的情很多候是可以被提的。所以作者不是去抄具体的句子,而是抄情节结构、套路。

但无如何,AI还是造成一些作上的化。陈楸帆之前就试过用自己的文本去模型,他跟一些工程一起开发了一个AI模型,把自己的小文本去,AI生成一些容,他再把那些容重新整理成一故事。

当时的感觉是:像人类在辅助AI完成一本小说。因为AI生成的西有点像文字拼贴结构上是裂的,没有太强的逻辑,他要从这拼贴中把逻辑找出,再成一完整的故事。那其就是一合作式的作方式。

所以我AI作未一定有很多新的玩法不只是用模仿人的格,那生成一段xx这种用法,它应该有一些新的使用方式,等待大家去发现

我之前看过慕明的一本,叫《宛转环》。里就有一个设定,AI可以出一些人类没法写出来的东西,因为在这个信息过载代,有一些新的信息律已超出了人识别能力,只有AI可以整体性地它们并从发现模式。而AI能辨些模式之后,它写的文本可能是正能应这个时代的西,因人类能看到、能感受到的,在太有限了。

当地时间2025年4月3日,英国伦敦,作者将信件递交给META,要求META在使用他们的作品进行人工智能训练时给予赔偿并寻求同意。(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昼温:我写过一些是“AI取代一部分走向“AI取代一切定,是一,比如《最后的者》,的是AI取代人译这件事。如果机器翻译全面取代人类翻译,那世界上最后一个人类译者会怎样?要怎么寻找自己的价值?

故事定是,AI取代了几乎所有人类译者,可AI不是完美的。一旦出,而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人类译者了,那就没有任何人能发现这些错误。了修复这个问题,故事里的最后一位终牺牲了自己,把大拆解、上AI的一部分,给这个AI“注入了

在翻译领域,字面翻译是简单的部分,但意才是正困的。我得看到一例子,好像是大阪世博会,有位日本者采访游客,用了AI译器然每字都,但序和语气搞得很怪,致中游客以他在挑衅,是机器境意

《最后的者》里,那个译自己的大,就是AI提供一完整的人类语——出生到在的所有经验成了一类译者的判力。

当地时间2025年8月7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斐特,一名用户正在iPhone上使用OpenAI GPT-5人工智能模型创作诗歌。(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文化:如果你要写一篇关于AI的小说,要怎么写?

王侃瑜:不是以人类为中心去想象AI,而是AI角,或者更广非人他者这个世界,着跳出人中心的角度,是很重要的。

就像我在书里篇小AI定。一家科技公司开发了一可以采集人身体据的芯片,本是想通过这来创造一具身AI”,也就是具有身体感的人工智能。

但最后他们的项目失,就把所有芯片弃了。我的定是,些芯片被抛弃到森林边缘时间推移,它们慢慢在地下连接成了一个网络,和森林里的植物根系、地质结构产生了某种联结,形成了自己的智能。

只是人类并不知道,因类还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定是智能。他早就把这个项归为。但其在某角落,AI早已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自我,但人类没法察、也法理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