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国资委谈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有信心到今年年底前高质量完成主体任务

亿通速配 万生优配 2025-09-17 3 0

9月17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张玉卓在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继上一次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后,又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这是党中央作出的又一个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部署。中央企业紧紧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来推进改革,目前总体进度符合预期,我们很有信心到今年年底前高质量完成主体任务。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镇表示,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着力增强国有经济战略功能,在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方面取得了新成效。牢牢把握这一轮改革的重点和特点,加快健全有利于国有企业履行功能使命的制度机制,推动企业坚决服务国家战略部署,更好地承担新征程上的使命任务。比如,通过布局优化结构调整、调存量和优增量并举,持续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也就是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目前,中央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等领域的营业收入占比超过70%。再比如,进一步完善主责主业动态管理制度,重新核定了30家中央企业主业,加快清理退出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目前中央企业主业投资占比和从事主业的子企业数量占比均超过90%。

二是着眼激活国有企业发展潜能,在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上取得了新的成效。一方面,持续健全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国有企业基本实现了党委(党组)前置研究事项清单的动态优化,董事会建设进一步加快,约97%符合条件的子企业已经建立了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企业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另一方面,着力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走深走实,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得到严格落实,中央企业管理人员与业绩挂钩的浮动工资占比超过60%。

三是着眼提升国资监管整体效能,在统筹“放得活”和“管得住”上取得新的成效。坚持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高效化监管,全面实施“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先后出台26个具有针对性的行业考核实施方案,2025年对中央企业考核的个性化指标占比达到76%以上。政策的供给精准性、科学性进一步增强。同时,持续加强出资人监管,加快构建“上下贯通、实时在线、自动预警”的智能化、穿透式监管系统,做到产权、资金、债务、薪酬、采购、贸易等工作全覆盖,努力实现“经营行为可视、资金流动可溯、重大风险可控”,取得了积极进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