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应县木塔专题展:再现千年木构的奇迹

亿通速配 亿通配资 2025-09-22 3 0

“远看擎天柱,近似百尺莲”。有“斗拱博物馆”之称的辽代应县木塔是世界体量最大、高度最高、年代最古的木构佛塔,几乎完整保留了辽代建塔时的原始格局,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遗存中的杰出代表。9月21日, “应县木塔——千年木构的奇迹与回响”专题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幕,关于应县木塔的大型影像文献《应县木塔》同期首发。

应县木塔(图源:山西晚报)

应县木塔(又名佛宫寺.释迦塔),建于公元1056年(辽清宁二年,即北宋至和三年),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总重量约为7400多吨,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高的木塔”。 应县木塔从外观看,稳重端庄、比例得当、轮廓优美。古籍上称“浮图之丽、甲于宇内”。

 应县木塔

木塔整个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全塔上下有59种不同形式、成百上千朵斗拱(斗拱既可以替立柱分担重量,又能对外来的力量起到缓冲、分散的作用),犹如朵朵盛开的莲花装点于塔身各处,种类之多国内罕见,有“斗拱博物馆”之称。古籍上誉其为“远看擎天柱,近似百尺莲”。从结构上讲,应县木塔的设计更为巧妙,全塔上下没有用一颗铁钉,全靠木构件互相卯榫咬合而成。

 应县木塔三层斗拱

木塔塔身内外悬挂52块牌匾和6副楹联,其中“峻极神工”为明成祖朱棣亲笔所书;“天下奇观”为明武宗朱厚照所书。1966年、1974年木塔先后现世的两枚佛牙舍利,据考证是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应县木塔堪称世界古建筑的典范,佛教文化的中心和圣地。

为了保护这座距今近千年的国宝遗珍,如今木塔2层以上部分现已不再对游客开放,想要更好地走近和了解这座木塔,更多地需要借助于文字和视觉资料。

9月21日,山西博物院推出了“应县木塔——千年木构的奇迹与回响”专题展览。展览依托近年来专业调查获取的130余幅高清影像,系统梳理应县木塔的建筑遗存、宗教艺术及装藏文物,全方位、深层次地呈现这一世界现存最高大的木构楼阁式建筑。

应县木塔底层内槽藻井

展览分“建筑奇迹”、“塔中佛国”、“装藏文物”三大单元深入解读木塔的价值。

在“建筑奇迹”单元,透过梁思成绘制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与李乾朗绘制的《佛宫寺释迦塔解构式剖视图》,清晰呈现木塔约67米的挺拔身姿与“明五暗四”的九层结构,展现中国古代匠师对材料与结构的精妙运用。

 佛宫寺释迦塔解构式剖视图 李乾朗绘

在“塔中佛国”单元,应县木塔内部五层佛殿自下而上,空间意境与宗教象征层层递进,从第一层供奉的释迦牟尼泥塑坐像和环绕的六佛壁画,到第五层结智拳印的毗卢遮那佛与八大菩萨组成的密教曼荼罗坛场,尽显辽代佛教艺术魅力。

主尊释迦牟尼像与六佛壁画

“装藏文物”单元,重点展示1966年至1977年木塔佛像内重见天日的“塔中宝藏”:七宝舍利见证古代供养文化的虔诚,《契丹藏》部分官刻本填补研究空白,绘画珍品还原辽代佛教美术风貌。

木塔二层所出水晶葫芦

由梁鉴主编,叶南执行主编,任超摄影,山西博物院、应县人民政府编大型图像文献集《应县木塔》在活动现场首发。该书是迄今关于应县木塔最全面、最系统、最清晰的超大型四开影像文献。全书收录 800 余幅超高清图像,涵盖木构、造像、壁画、匾额及装藏文物等各类遗存,超高精度展现木塔的建筑细节与艺术神韵。有别于以往单一的建筑史视角,融汇考古学、艺术史、宗教研究、古籍版本、丝织非遗等多维学科成果。书中大批国宝级装藏文物首次高精出版,为宗教史、印刷史、艺术史提供一手重要材料。

全书以应县木塔建筑空间为核心遵循由内及外、由木塔中心佛像扩散至四周的逻辑顺序,逐层展示第一层至第五层内的各类文物遗存,营造穿越时空的沉浸式阅读体验。通过全塔壁画与题记的超清细节呈现和红外摄影技术揭示被岁月湮没的绘画笔触、墨迹改绘与历史信息,为学界与公众提供全新的研究材料与审美视角。

大方广佛华严经 (图源:《应县木塔》)

以高精度影像精选出版大批国宝级辽代藏经与美术品,极大丰富了辽代物质文化的文献艺术档案。其中,最受学界关注的是在木塔发现的辽代藏经。本次共整理刊布17卷经卷,按契丹藏、法华经、菩萨戒、华严学、唯识学、密教及其他等六大类,全部完整影印收录。其中《契丹藏》是现存唯一能够实物见证辽代皇家雕版印刷巅峰成就与佛教文化繁荣的珍贵遗存,代表着11世纪中国雕版印刷的最高水准,发现以来一直备受学界关注。《契丹藏》的首次高精度完整出版,为佛教文献学、古籍版本学及善本研究领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第一手高清实物证据。

装藏文物中发现了极为稀见的佛教美术品,绘画、雕版扉画皆有,使得这座辽代佛教美术宝藏的内涵更加丰富立体。如:3种5件《法华经》卷首画尚存,均为原装,可见传承自唐而渐成绝响的北方风格。

辽藏扉画(图源:《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彩塑体量巨大、序列完整,且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与木塔的建筑结构、空间营造精密结合。如第五层八菩萨像,虽头手皆为重塑,但莲座和身躯大体保存完整,并保留相当多具有辽代中晚期特征的服饰细节。这样始塑于辽的造像,木塔内共计26尊,为研究辽代历史、宗教、艺术、建筑、服饰、工艺等领域提供了无比珍贵的第一手实物资料

应县木塔内的彩塑造像

应县木塔一层的壁画如手捧贡品的“供养飞天”、扬手散落祥花的“撒花飞天”以及姿态优美、翩翩起舞的“舞蹈飞天”等在《应县木塔》一书中也均有所呈现。

壁画(图源:《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专题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博物院同期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故宫博物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单位的20余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应县木塔研究与展示、木塔古建筑研究、木塔的壁画与造像艺术、木塔的装藏文物等主题进行了深度研讨。

此次活动由山西博物院、上海书画出版社、应县人民政府、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联合主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