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大脑”的机床、“大力士”机器人,今年工博会有这些首发新品

亿通速配 亿通配资 2025-09-23 1 0

界面新闻见习记者|蒋习



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将于9月23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9月22日下午,界面新闻记者提前探营,场馆内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搭建与调试。

据界面新闻获悉,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智造无界”为主题,展览面积达30万平方米,规模上已超过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在专业观众、国际展商比例等重要方面,也均有望创下历史新高。现场将有数千项新产品、新技术发布,规模水平都将实现历史之最。

其中,ABB、柴孚机器人、越疆科技(02432.HK)等参展商均在展会上亮出了首发新品。

界面新闻记者看到,在上海交大智邦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交大智邦)的展台,一块大屏幕分屏显示着两道轨迹:上方是智能体机床AI根据任务自主生成的加工路径模拟动画,下方则是监控镜头下机床正依此路径进行精密切削的真实画面。这一幕动态演示,直观呈现出交大智邦全球首发的“思源智控”智能体机床AI的工作实况。

智能体机床AI是数控机床本体、AI Agent和世界模型的结合体,实现了全球首个“零人工经验”的加工路径自主生成,具备自主探索与自进化能力,控制精度达到微米。现场工作人员解释道:“我们的产品,是一台‘带脑袋的机床’。”

“思源智控”智能体机床AI 图片来源:交大智邦

该机床运作时,系统可调动多个“大脑”并行工作。每个“大脑”自主尝试不同路径,系统则根据切削力等实时数据对路径进行“对错”评判,并为有效选择给予“奖励”,从而驱动系统持续优化。

指令下达后,机床开始加工,其内置的“世界模型”同步构建出高精度的虚拟加工场景;真实数据不断反馈至“大脑”,使其能够循环学习,一遍遍提升路径规划精度,实现加工效率的显著跃升。

现场工作人员表示,实际案例验证该技术目前可将复杂零部件的工艺规划效率提升40%至60%,对缩短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核心零件的制造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据工作人员介绍,该智能体机床目前已实现产品化。未来交大智邦的商业模式较为灵活,既可提供集成智能体的整机,也可单独销售“大脑”系统。

交大智邦成立于2017年,由上海交通大学林忠钦院士策划创建,是依托临港管委会与临港集团共同孵化的科创企业,致力于工业母机的国产替代与技术中试验证。

在柴孚机器人展区,一台重载工业机器人托举着被黑色车罩覆盖的汽车。该产品为柴孚机器人全球首发的重载工业机器人,也是全球首款腕部额定载荷超过5吨的重载工业机器人,是名副其实的大力士。

除整车搬运外,该机器人也适用于大型工装搬运、建筑与采矿等极端作业场景。


柴孚机器人的重载工业机器人托举着汽车 拍摄:蒋习

该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展示中所举升的汽车整车质量约为2.4吨,加上工装夹具约1吨,总负载达到3.6吨。

他指出,实现5吨负载能力首先意味着机器人机械结构刚性的全面提升,同时也标志着国产机器人在负载性能上取得重要突破。该技术拓展了机器人在重型机械、大型构件制造等高端场景中的应用潜力。

据《2024年全球协作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演进,市场对大负载能力机器人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柴孚机器人是国内少数具备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研发与生产能力的智能制造企业之一。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上海市金山区,目前其服务网络已覆盖全国70%的地区。

在ABB展区,工作人员演示SCARA系列机器人在动态环境下的小球追踪。通过手机控制小球的移动,机器人可实时追踪其运动轨迹。该技术主要应用于来料位置不规则的输送线场景,能够有效提升对非固定物料的识别与分拣能力。

SCARA系列机器人在动态环境下追踪小球 拍摄:蒋习

本次ABB展出的另一大亮点是今年7月专为中国市场推出的PoWa系列协作机器人,其运行速度达5.8米/秒,为同级别产品中的最高水平。

ABB还将于本届工博会首发OmniCore™️EyeMotion视觉系统。据工作人员介绍,该产品是一款旨在提升机器人视觉集成效率的软件平台,可搭载于多种机器人型号,能够快速兼容市面上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视觉摄像头,实现“即插即用”。

ABB是全球电气设备和自动化技术龙头公司,为全球500强企业之一,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该公司目前分为电气、运动控制、过程自动化、机器人与离散自动化四大事业部。ABB也是全球四大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 。

越疆科技在本届工博会上展示了全球首个“多形态具身智能机器人超级工厂”示范场景。该场景集成机械臂、双足人形机器人、轮式机器人及多足机器狗等多种形态机器人,通过统一智能系统实现协同作业,突破了单一形态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下的能力限制。

越疆科技的轮式机器人 拍摄:蒋习

展会期间,越疆科技将发布全新轮式人形机器人及六足机器狗两款新品,后者具备较强的稳定性与负载能力,可适用于特种作业环境。

越疆科技被称为中国“协作机器人第一股”,于2024年12月23日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截至目前,其协作机械臂全球累计部署量突破10万台,位居国内出货量首位、全球第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