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泸沽湖转山转海,感受这片高原秘境的文化焕新

亿通速配 万生平台 2025-09-24 1 0

从西昌出发去泸沽湖,并不是大多游客会选择的路线。对比六七个小时的车程,多半游客会选择从丽江去往这一深山秘境的高原湖泊。作为川滇两省的界湖,泸沽湖西接云南丽江宁蒗县,东临四川凉山盐源县,但它的大部分面积,在四川境内的凉山州。

泸沽湖

当年凉山盐源的左所区,如今早已更名为泸沽湖镇。相较云南这边更早的旅游开发,四川境内的泸沽湖,不仅有着同样令人惊叹的湖光山色和自然风光,还得以保留了更为纯粹的风土人情、摩梭文化和民族传统。

一切正随交通发生变化。正在建设中的西香高速,将有望把西昌到泸沽湖的路程缩短至两个小时。而在这一切便捷都还没到来之前,四川泸沽湖,已悄然进行着一场在地文化的自觉焕新。一个全国首家女性艺术博物馆,一座全新的隐奢酒店、以及第一次举办的凉山泸沽湖转山转海节,还有全新开启的泸沽湖艺术中心,在这片秘境里延续千年的摩梭文化和深厚人文,正以一种新的姿态,让更多世人得以了解和进入。

泸沽湖摩梭女性在中国首家女性艺术博物馆前合影

酒店、火塘、神山:一场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对话

夏末秋初的泸沽湖畔,湖水澄澈,天空湛蓝,牛马闲庭信步,格桑花依然盛开。面朝着格姆女神山的情人牧场边,一座崭新的泸沽湖隐奢逸境酒店在这个9月正式启幕。而与之同时开启的,还有中国第一个女性艺术博物馆“她美术馆”。

也就是十几年前,泸沽湖还是山路十八弯才能艰难抵达的人间秘境。很长一段时间,很多人因为走婚习俗知道了这个地方,也被吸引来到这里。因为极为罕见的母系社会活态样本,泸沽湖一直被视作神秘的“女儿国”。

在摩梭人母系社会中,祖母是摩梭家庭的灵魂人物

“神仙居住的地方、香格里拉的源头、母系氏族的家园”,泸沽湖不仅是摩梭人世代居住的家园,还世居着普米族、彝族、纳西族、蒙古族、藏族等12个常住民族。而这片高原秘境,除了多姿的民族风情,还有足以惊艳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的自然风光。作为云贵高原上的璀璨明珠、中国第三大高原深水湖泊,泸沽湖的高原景致,蓝天白云下的湛蓝湖水,波平如镜的湖面上吱呀摇曳的猪槽船,湖畔花海连片的田园风光,都美如梦境般不真实。

四川泸沽湖境内第一个高端设计酒店

在这个夏天,一个和当地景观和传统文化全然融合的崭新酒店出现在了四川泸沽湖畔。这是凉山文旅投资建设,四川泸沽湖境内第一个高端设计酒店。从远处看,这个建筑似乎并不起眼,如同就生长于这片山水和古村落之间。但它却是万豪旗下设计酒店Design Hotels™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首家开业成员酒店。

建筑设计师鲁杨用了三年多时间,无数次往来泸沽湖,将三座老旧别墅重新改造相连,以最小干预为原则,设计了隐于自然的酒店建筑,并赋予了这个空间全新的质感。从本地材料的使用到源于在地文化的设计细节,每一个元素都体现出设计对这片土地的敬意。

在这里,泸沽湖震撼的山水天光迎面而来。而大堂里的祖母火塘,房间里源自摩梭母屋男柱女柱的木柱,包括所有的色彩、织物和光影,都是一种在地文化的当代表达。设计师说起泸沽湖的一切都感慨良多:“总之我希望用当代一点的设计语言来对接传统,让这个建筑和空间能够真正融合传统摩梭文化与现代美学。”

以“在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焕新”为主题的火塘分享会

在酒店开业的当天,一场“火塘边的对话”分享会面朝泸沽湖举行。诗人吉狄马加、艺术批评家管郁达、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副社长才华烨以及艺术策展人罗怡,四位在文化、艺术、诗歌与传播领域卓有建树的学者专家,以“在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焕新”为主题,相聚而谈。这是一场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对话。而摩梭阿妈则坐在一旁的酒店火塘,静静听着这场和她有关似又无关的对谈。

“关于泸沽湖和摩梭文化的传说有很多,但很多人并未能真正触达真正的摩梭文化。尤其这两天听了吉狄马加老师对摩梭文化的分享,更是感触深刻。我们希望这个地方能成为一场关于文化永续与社区共荣的深度实践。”作为酒店管理方的隐奢逸境品牌创始人潘小科主持了这场对谈。

很多当地人成为了酒店的员工,而项目推广负责人钟佳芫则从北京来到这里,几个月都忙着在村落里和各种当地人聊天,探寻泸沽湖和摩梭人的本土文化,以策划更多可以体验的活动。未来,这里会携手本地非遗匠人开设织布、蜡染、绘画、拓印等特色工坊,建立“非遗共创”机制,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这里的文化很古老也很深厚,比如这里的达布文化,还有达巴宗教文化,很多人都不了解,因为口口相传没有文字,也在慢慢流失。我们要做的是让当地的传统文化被看见、被触及,让来到泸沽湖的客人能体验到真正的摩梭文化,了解摩梭人的日常生活。当然我们会赋予这些传统一些新的意义和感受,让当代人更能接受,这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焕新。”

摩梭女性、当代艺术:泸沽湖畔全球第四个女性艺术博物馆

“这里未来会发生大量的活动,有展览、有文创,非遗活态体验,还有各种文化交流。”站在“她美术馆”借鉴了摩梭少女花楼意像的风景露台上,凉山文旅集团董事长刘康指着山下湖畔一大片建筑和空地,介绍了这里未来的蓝图规划。

远处是一个醒目的古老建筑,据说曾是土司府,它被原封不动从盐源和攀枝花交界的某处平移而来,一砖一瓦拆下后并标注记号,又原样挪到了泸沽湖畔。设计师在古建筑下方设计了一个颇有当代感的夯土建筑空间,而这正是即将启幕的泸沽湖艺术中心。边上,还将有新的酒店和青旅会陆续建成。

即将启用的泸沽湖艺术中心

而在山上,隐匿于酒店坡道上的“她美术馆”,已经率先开启了泸沽湖融入当代艺术的新篇章。这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全球第四个女性艺术博物馆。

开幕展《轻舟》,是以泸沽湖与瑞士高山湖泊的景观共鸣为纽带,由华裔瑞士籍艺术家罗明君的视觉艺术创作与瑞士国宝级诗人阿尔贝托内西先生对话呈现,这也是中瑞建交75周年间的一项意义重大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中国首家、全球第四家女性艺术博物馆

展览中最引人瞩目的一个展品,是艺术家邀请摩梭阿妈,利用珠针概念,共同在特有的猪槽船上进行创作呈现,勾勒传统文化记忆。开幕当天,十几位来自当地瓦拉璧村的摩梭女性,一起盛装出席,参与了美术馆的开幕活动。她们在自己参与的作品前合影留念,笑容灿烂,多姿的摩梭服装在这个充满当代气息的展馆空间里,显得异常和谐。

当地摩梭女性参与了开幕展《轻舟》的创作

“她美术馆”是由凉山文旅携手美术馆研究学者、独立策展人罗怡博士共同发起创建。作为首任馆长,罗怡介绍说,这是一个从在地文化生态出发的、以女性为主题的艺术博物馆。美术馆以完全独立的、非营利的角色展开运营。日常活动包括展览、收藏、教育、研究等,探讨女性的身份、处境与未来,展示女性相关艺术的思想、创作与成就。希望成为一个更具公共性、开放性、学术性的艺术空间和机构。

这里未来将建立女性艺术档案库,每年计划推出3季中外艺术家驻留,举办艺术导览、艺术工作坊、国际交流对话等相关活动,还将开办“女性、艺术与能量”系列讲堂。

她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区域

在这个融合了很多摩梭元素的当代设计建筑里,以摩梭“祖母屋”为设计元素的公共教育空间成为美术馆最醒目的一处空间,这里同时也是一个微型女性艺术图书馆。在开幕当天,中国首个女性艺术文献中心也在“她美术馆”启幕并接受了首批捐赠。据介绍,该文献中心致力于收藏、记录中国及国际女性艺术相关重要档案与文献,建立完善艺术收藏、研究、评估体系,目前已经收藏和征集文献约400册。

“这是我们中国第一家、也是全球第四家女性艺术博物馆,这不仅是泸沽湖艺术版图上的全新坐标,也是中国女性艺术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时刻。我一直在问,泸沽湖需要当代艺术吗?其实相比来说,我觉得当代艺术更需要泸沽湖。”罗怡表示,泸沽湖周边的母系大家庭群落和文化,是当代艺术中越来越重要的女性力量的一个思想资源。

女性艺术家和当地摩梭女性在一起共创

“为此,我们将女性艺术家请到泸沽湖,在这里的文化生态中去感受浸润。我们将艺术家创作的部分现场,放到泸沽湖最传统的祖母屋的庭院,邀请当地做纺织的阿妈和我们艺术家一起创作,我们也将她们请到我们的美术馆开幕现场。我想不仅是我们,还有这些泸沽湖的摩梭阿妈们,都深深感受到文化撞击与共鸣的兴奋与幸福,这是我们在地探索的第一步。”

古老和当代双向奔赴,千年摩梭文化如何获得新的生命力

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传统的摩梭人转山转海日。转山转海,起源于自然崇拜,是摩梭人对山水的敬畏感恩。“转山”,是向着泸沽湖两座神山,格姆女神山和后龙山的虔诚朝圣。转海,则是绕着泸沽湖虔诚行走。人们绕山绕湖,不为了征服,而为了回到自己被护佑、被孕育的大自然之中。

摩梭人的转山转海

这是摩梭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但今年的这一天,泸沽湖比往年更是热闹百倍。在一场盛大的开幕式之后,浩浩荡荡的万人队伍,划着猪槽船,跟随蜿蜒的马队,开启了转山转海的行走。格姆女神山下,千人的甲搓舞踏歌而行,热烈的情歌对唱飘荡在空中,而摩梭集市里则是烟火欢腾。这是凉山州举办的首届泸沽湖“转山转海节”,传承千年的民俗节日,由此成为一场外来游客得以加入的万众狂欢。

千人甲搓舞

摩梭人世代相传的民俗活动被官方赋予了新的文旅内涵。而摩梭本土的文化也正被外来的年轻人发现价值,自觉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

在“她美术馆”开幕现场,跟随参与创作的众多摩梭阿姐阿妈一起来到开幕展的,还有一个汉族女孩郑正好。辞职旅行后来到大理的她,因为遇到了在泸沽湖研究母系社会的小伙伴其美,也被吸引来到了泸沽湖,不想被这里的风景、生活,以及绚烂多姿的摩梭手工艺吸引,由此常住下来。在瓦拉璧村,两位年轻女孩想为当地的村民尤其是女性做点什么,由此决定创立一个和当地摩梭女性共创的生活方式品牌gumi。

瓦拉壁村参与共创的女性受邀参加她美术馆开幕

gumi这个词来自摩梭语,意为“身体”。摩梭女性从小学习织麻、纺麻、捻毛线、绣毛毯、编腰带。纺织是摩梭女子必备的技能,更是摩梭人深厚的非遗文化。从背包到围巾,gumi的每一件手工织物都来自当地摩梭女性的创造,充满民族风情,又融入当代趣味。在美术馆开幕时,很多女性嘉宾都关注到了她们的手工织物,对这个和当地女性共创的品牌更是产生了很大兴趣。

而在今年的转山转海节上,gumi还在新开启的泸沽湖艺术中心参加了非遗造物市集。摩梭人的民族非遗手工艺,以一种年轻人的方式,被更多人看到,并走进当代人的生活。

和摩梭女性共创的品牌gumi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副社长才华烨因为工作无数次到访过这片土地,在她看来,泸沽湖历史上就是民族迁徙的大走廊,也是交往、交流、交融的大通道。这里有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传承,这些古老的文化如何让今天的年轻人来了解,甚至愿意去参与和打卡,是它们能够传承下去的重要承载点。而一个好的酒店,一个当代艺术馆,甚或是一件精美的民族服装,都是很好的切入点。

出生在凉山的著名诗人吉狄马加,对泸沽湖有着深厚的情感和了解,在他看来,当这里有了一个诗意的栖居之所,当代人也就能够实现地理意义和精神意义的双重返乡。而泸沽湖有了当代的女性艺术馆,其实是连接了摩梭人的历史和当下,“我们可以从遥远的摩梭人历史的隧道里面穿越到当下这样一个广阔世界。同时实现多元文化的文明互动。”

今年3月,凉山提出要将泸沽湖打造成国际旅游目的地,同时也是文化景观遗产地、摩梭家园共富地。凉山文旅集团董事长刘康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创新文旅融合发展方式,让传统文化获得新的生命力,同时也把文化资源转化为优质旅游内容。

“全国文旅正在走向深度融合,单靠过去传统的唱歌跳舞和烧烤是不行的。我们需要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空间呈现,以及不同产品的供应。而这种不同正体现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深深希望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文化,与当代的文化艺术之间实现一种双向的奔赴,让自然、人文、艺术和旅游能够真正深度地融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