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表哥到300公里外的陌生城市去看病。以前外出,三两天就回家,这次一去数月,乐乐不乐意了,有点慌乱。
乐乐是表哥家养的一只田园犬。
乐乐第一时间发现主人不在家,便一路小跑奔向主人每天上班的地方。转了一圈,没有发现那个熟悉的身影。
乐乐又在村子里溜达了两圈,还是没有发现。聪明的它,开始找寻主人每天骑行的电动车。
电动车,先是出现在表哥父母的老屋前,后来又被推到他们家库房里。乐乐趴守在那辆电动车前,一动不动。可能它有预判,主人只要出行,就会从这里起步。
夜里10点多钟,乐乐继续趴在家门口的路边,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主人和他的爱人,并没有出现。
执着的乐乐,往北,去了一公里之外主人经常光顾的农家乐。平时,主人在那里应酬,它在那儿蹭吃蹭喝。农家乐的老板知道它主人的去向,也同情孤独的乐乐,但是没有办法让乐乐明白他们,只能截住它,让它饱餐一顿。
农家乐的女儿,听说乐乐的遭遇,放下手上的杂事,开始找寻乐乐主动投喂,并陪它说话。她不知道乐乐有没有听懂,但发现乐乐的眼神明显变了,不再有主人在家时那种威风、神气。
执着的乐乐,向南。南边住着几十户人家,乐乐精准地找到设有棋牌室的那户。主人有时会在那里吃饭、玩牌,喜欢跟路的它早已轻车熟路。棋牌室的大婶,见到闷闷不乐的乐乐,赶紧找出牛肉、大虾招待它。乡间俗语说:打狗也看主人面。主人不在家,待狗也不能怠慢——主人在场与不在场,一个样。
一只因主人外出而不停地在乡村奔走、找寻主人下落的“留守”狗,成了“村晚头条”。一些村民见到它失落的样子,心疼得落泪……人们似乎不再太多关注它主人的病情,因为知道他有科学、专业的治疗,倒是常常惦记乐乐的去处,同情它面临的困境。
狗狗是怎么认路的?网上说,它会通过尿液、汗液等留下独特气味标记,就像在地上画了一张看不见的地图,再配合听觉、视觉和神秘的磁场感应,构成了精准的导航系统。可是,乐乐分明与人有着更强烈的情感链接。它每到一处,都曾是主人停留过的地方。
现在它每天静躺在邻家小院,眼神时刻瞄准家的方向。稍有动静,就会打起精神,吠叫几声。
我突然想到一位老同事的感慨。收养、领养过大约10条狗的他,两年前决定彻底“戒”了。他养的最后一条狗叫石头,每天下班,石头都端坐在大门口等他。后来,石头患糖尿病死了,花费1000元火化,骨灰装在小坛子里,埋在它爱撒尿的桔子树下。老同事写了一篇《石头记》,发誓不再养狗。因为每养一只小动物,就多了一次生离死别。
表哥在城里安顿好之后,最忌挂的也是乐乐。到医院看病,没法将它带在身边,实在是无奈,幸好有监控可看。可是连续几天与邻居微信联系,乐乐在镜头里,表哥声声呼唤,它却头也不抬,无动于衷,眼神里分明是幽怨。
以前,表哥表嫂出差或旅游,和它视频时,一听到喊声,乐乐都会热切地回应,人来疯似地“汪汪”大叫。这一次的“狗不理”,是因为主人不辞而别,是因为习得性无助,是得知主人身体有恙,还是它在用自己的记忆、经验和情感对抗分离的孤独?
城市的病房里,主人常常惦记家里的狗狗;乡村的小路上,狗狗默默守望远方的主人。两个世界,因何交集和羁绊?人们如何为无法用语言沟通的伙伴给予足够的、能减轻它们分离痛苦的安排?我们如何真正读懂一只狗的内心世界?
可能只有乐乐才知道自己为什么闷闷不乐。其实,人世间,每一个在孤独中守望的生命,都是一座无法被他人完全抵达的岛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