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乘电动自行车应戴头盔?北京拟强制规定,国家立法仍滞后

亿通速配 亿通资讯 2025-09-25 1 0

界面新闻记者 | 翟瑞民

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率持续攀升,各地纷纷通过地方立法,规定包括强制要求佩戴头盔等保障其骑行安全,但是国家层面立法仍显滞后,道路交通安全法新一轮修改有望对此作出回应。

2025年9月24日,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消息,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对《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修订草案)》进行了审议。“保障安全”是本次条例修订的一大特色。修订草案提出,驾驶、乘坐电动自行车应佩戴头盔。

此前旧版《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提出,“本市鼓励电动自行车驾驶人佩戴安全头盔;电动自行车搭载12周岁以下儿童的,鼓励为儿童佩戴安全头盔。”此次修订草案将倡导性条款修改为强制性规定,提出驾驶、乘坐电动自行车应当规范佩戴符合国家标准并经过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乘员头盔。违反规定的,可处警告或1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近年来,电助力自行车相比传统自行车,具有更省力、续航远、更智能的优势,已成为城乡居民短途通勤的主要交通工具。中国自行车协会近日发布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约3.8亿辆。但是,电动自行车事故死亡人数也在逐年递增。据工人日报客户端介绍,《中国统计年鉴2024》显示,2019-2023年期间,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年均增长率达5.85%;在全交通方式死亡人数有所降低的前提下,电动自行车的死亡人数呈逐年递增的态势。



北京日报报道称,数据显示,近八成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死亡原因为颅脑损伤,正确佩戴头盔则可降低70%至80%的严重脑损伤风险。

2020年4月,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部署全国公安交管部门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行动开展近一年后,电动自行车、摩托车、汽车驾乘人员交通事故死亡率同比分别下降11.7%、14.2%、12.4%;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死亡人数自2006年以来首次下降;电动自行车安全头盔平均佩戴率从行动前的不足20%提高到当前的54%。



2023年7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会同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正式施行,首次将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类型和技术要求纳入标准。

骑乘电动自行车应佩戴头盔,我国已有20多个省市明确了相关规定。法治日报曾报道,根据公开信息,江苏是全国首个颁布电动自行车管理省级地方立法的省份。2020年7月1日起施行的《江苏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明确规定,驾驶、乘坐电动自行车应当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头盔,未按照规定佩戴的,由交管部门处以警告或者2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之后,浙江、贵州、上海等地也出台了电动自行车管理地方性法规。

但是,全国层面对此尚无有明确法律依据,立法仍显滞后。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摩托车驾驶人及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戴安全头盔。但是,因电动自行车属于非机动车的定性,关于骑乘时是否应佩戴头盔,国家法律并未规定。

此前,法律和交通领域专业人士已多有指出,关于电动自行车,地方立法理念和罚则不统一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电动自行车安全监管面临困境,应加快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进程,从国家层面统一立法要求骑乘电动自行车佩戴头盔。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4年开始施行后,于2007年、2011年和2021年分别进行了三次修正。2024年,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已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预备审议项目,而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2025年度立法计划中,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被列入拟初次审议名单。

界面新闻注意到,2021年3月,公安部曾发布《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建议稿)》,其中拟规定“驾驶或者乘坐电动自行车时应当戴安全头盔并符合使用规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