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商规模趋于均衡、同质化突出,这些企业如何在中国市场破局?

亿通速配 亿通平台 2025-09-25 2 0

界面新闻见习记者|蒋习



界面新闻记者|高菁

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在持续扩张的同时,也面临“内卷式”竞争的严峻挑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3%,其中制造业利润总额下降3.9%。中国制造业销售利润率已从2021年的13.24%回落至2024年的11.87%,创下近年新低。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委员黄群慧公开发文指出,中国当前制造业“内卷式”竞争现象主要表现在企业间横向的“价格内卷”和产业链纵向的“链条内卷”两个维度。销售利润空间下降,与这两个维度高度相关。



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中,外企如何寻找增长路径?在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下称工博会)召开期间,界面新闻对话多位外企高管。

“加快研发投入,适时调整价格策略”

通快中国区总裁杨刚指出,中国制造业凭借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但过去几十年以规模导向、成本优化和同质化竞争为主的发展模式,正在面临转变。

工博会通快展台 图片来源:通快

“随着人口红利减弱、市场需求向小批量、多样化转型,以及全球地缘政治带来的贸易阻力,制造业亟需从批量扩张转向高质量、高价值的发展路径。”杨刚强调,行业需要共同思考如何通过硬件、软件、装备及解决方案的全方位创新,帮助客户提升价值与创新速度。

成立于1923年的通快,是一家德国百年企业,业务涵盖工业用机床、激光技术和电子技术领域。

通快于2000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在太仓设立办事处,后发展为亚洲生产总部,如今已在中国多地布局业务。

在激光与机床设备领域,杨刚观察到行业内卷持续加剧,“抱团出海”成为企业应对国内市场压力的重要策略。

杨刚表示,过去,海外市场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只是一个“副业”,可能就占整个营业额20-30%比例。到今年,不少企业海外业务占比已超过50%。

他同时指出,出海并不能根本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健康的行业发展离不开合理的盈利,只有摆脱低价竞争、保障创新投入,才能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成长。

据杨刚预测,激光与机床设备的市场整合已初步显现,部分企业通过转让或出海弥补亏损,也有企业退出市场,这一洗牌过程可能持续两到三年。

杨刚表示,通快正加快本地应用中心建设、加大研发投入,依托中国供应链的优势开发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并在必要时调整价格策略,以适应市场对极致性价比的需求。

差异化竞争赢得市场空间

参加此次工博会,博世力士乐中国工厂自动化产品业务高级副总裁王英姿也感受到,国内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展商规模趋于均衡、同质化现象突出、已难见“一家独大”的局面。

博世力士乐是世界500强博世集团旗下工业品牌,是全球头部传动与控制技术供应商。

本届工博会上,这家德国企业进行了包括ctrlX XC20伺服驱动系统、TS 7 plus输送系统、温控导轨导向系统在内的三款产品的全球首发。

工博会博世力士乐展台 图片来源:博世力士乐

其中,ctrlX XC20伺服驱动系统实现了从研发、生产到供应链全流程本地化,体现出“在本地、为本地”的战略定位。

王英姿表示,在中国市场,战略定位未来还将进一步升级为“在本地、为全球”。

“中国是博世力士乐除德国外的第二故乡。”王英姿表示。

截至目前,博世力士乐已在中国布局六大生产基地,五大本土研发中心,销售、分销及服务网络贯穿43座城市。

王英姿表示,近年来,公司的本土化率显著提升,未来将继续推进产品本地化与投资项目落地。

面对国内激烈的竞争格局,博世力士乐中国自动化与电气解决方案业务总监星生智表示,博世力士乐将通过差异化竞争赢得市场空间。

“提高国产化以降本”

博会期间,另一工业自动化巨头ABB集团高级副总裁、机器人业务中国区总裁韩晨在接受媒体群访时表示,“中国机器人行业可能是除了电车以外最卷的行业,中国机器人行业未来将是竞合共生的格局,这也是行业发展的驱动力。”

ABB集团高级副总裁、机器人业务中国区总裁韩晨 图片来源:ABB

中国是ABB全球最大机器人交付市场。目前,ABB机器人交付中国客户的机器人超九成在本地生产。

韩晨对界面新闻等媒体表示,上海ABB机器人超级工厂是ABB全球最大最先进的工厂,新产品推出会首先在中国进行生产,且客户群中最早对新产品有兴趣和应用的往往是中国客户。

2022年12月2日,ABB机器人超级工厂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正式投产,总投资额达1.5亿美元(约11亿元人民币)。

据高工机器人统计,今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行业“价格战”升级。部分头部厂商面向汽车、3C等行业大客户的供应价再创新低,如SCARA机器人单台价格下探到了万元水平,一年时间降幅达50%;6kg负载六轴工业机器人价格达到2万多元;部分协作机器人厂商产品底价已低于2万元/台。

ABB的PoWa系列机器人。 图片来源:ABB

面对中国市场激烈的竞争,韩晨指出,ABB首先要降低成本。中国市场非常,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大国产化,”他表示,目前ABB机器人国产化率约为80%,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提升国产化率

此外,中国本土应用场景的覆盖尚未充分匹配,ABB希望通过加强本土研发,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目前,ABB机器人业务在上海和珠海两地拥有近300名研发人员,其中不少是ABB机器人全球领域的专家。韩晨表示,希望未来一两年内能在中国市场推出更多、更快速的新产品。

ABB是全球电气设备和自动化技术龙头公司,也是全球四大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日本发那科、日本安川、德国库卡等。

该公司机器人业务单元拥有约7000名员工。2024年,该部门实现销售收入23亿美元(约合169亿元人民币),约占ABB集团总收入的7%,运营息税摊销前利润率为12.1%。

今年4月,ABB官方宣布,拟提交2026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对其机器人业务单元实施100%分拆。目标是在2026年第二季度,推动该业务作为独立上市公司启动上市交易。

韩晨表示,目前预计到今年年底,ABB机器人业务单元会完成独立运作,为明年二季度上市打好基础。

“向上创新,向下降本”

德国企业费斯托(Festo)大中华业务区总裁姜作林在工博会期间举行的媒体沟通会上称,“我们以谦卑的态度看待市场内卷

费斯托大中华业务区总裁姜作林 图片来源:费斯托

费斯托成立于1925年,是一家总部位于德国的家族企业,主营气动和电气自动化技术及解决方案。

中国是费斯托第二大市场。据姜作林介绍,2024年费斯托大中华区保持了稳定的市场份额,实现销售额约40亿元

位于济南市高新区的费斯托全球生产中心,于2021年全面投入使用,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是费斯托全球最大的生产中心。同时,费斯托还在上海成立了聚焦生物科技与半导体的创新实验室。

姜作林表示:在当下的竞争中,要赢得竞争,就是要在保证产品质量可靠性这一核心前提下,向上做创新,也就是在高端、高质量、高品质领域,在创新层面去竞争。同时向下参与竞争,核心是降本增效。”

他同时指出,面对行业内卷,费斯托不会盲目降价,而是过技术创新和供应链优化降低成本。目前,费斯托核心产品的本土生产率已从2021年的30%-40%提升至去年的76%;济南全球生产中心约50%的订单来自本地客户。



“很多人对 ‘本土化’有狭义的理解,觉得只是把欧洲的产品转移到中国,建立供应链而已。这其实是被动的本土化”,费斯托大中华业务区产品管理副总裁王睿对界面新闻等多家媒体表示。

他指出,费斯托追求的是“主动本土化”,即从产品定义阶段就立足中国市场,把中国客户的需求融入产品研发的起点。

费斯托大中华区业务始于1993年;2009年中国成为费斯托除德国总部外最大的销售中心;2019年成立大中华业务区。

2019年后,费斯托中国市场研发、生产、供应链、物流等均由本地自主决策,且总部还在不断授权。目前,大中华区80%的业务聚焦中国市场,同时也逐渐辐射亚太地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