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特产黄浦江大闸蟹、文旅数字人、AI机器人偶……9月27日至28日,一大批文旅公共服务产品在松江广富林文化遗址展出,“文汇云间 潮动新城”长三角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产品采购大会(以下简称“文采会”)走进松江新城,来自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的近1600家单位、近万项产品参与线上线下展演。
中国文化馆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吴鹏宏表示,“本次文采会旨在打造长三角文旅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样本,赋能上海‘五个新城’建设,深化文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搭建覆盖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创新型文旅公共服务优质产品展示平台。”
线上线下联动,促进优质资源高效匹配
近年来,文采会持续推动平台扩容升级,促进优质资源高效流动与匹配,更多优质主体因此获得展示机会,此次“松江甄选”推荐的松江布展示馆就是典型代表。该展示馆集三重身份于一体:松江棉布纺织技艺的区级非遗保护单位、市级配送主体、市民艺术夜校供应主体。执行馆长杨潘红强调:“我们致力于让老手艺活在当下,使松江布被看见、被使用、被传承。”她透露,其文创产品已入驻上海博物馆东馆文创商店,这不仅意味着一次重要的展示机会,更是一次精准的市场测试——“当全球游客在上博见到松江布文创,便能直观感受到上海本土布艺之美,同时,我们通过游客反馈,持续洞察受众的审美与需求,不断优化设计。”
长三角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产品采购大会在松江新城举行。
首次参展的泗泾赵氏工坊,由尹派传人、“越剧王子”赵志刚创立,扎根松江泗泾古镇,是区域文化生态中的活跃力量。其创排的“星杂剧”《伪装者》融合越剧、沪剧等十大剧种,汇聚七位梅花奖、五位白玉兰奖演员,以多剧种融合与红色IP重构的创新模式,在2024年松江首演后被誉为“传统戏曲现代表达新范式”。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工坊于2024年荣获“古镇优质公共文化空间”奖,推出“赵氏工坊等你入戏”系列活动,融合传统手工艺、民俗表演与文化讲座等内容,2024年累计开展活动超50场,服务受众逾万人次,有效衔接古镇文脉与现代社区生活。
“文采会”上人头攒动。
“文采会是一个高效对接平台,让我们这样的新参展主体能够快速触达更广泛的受众和社区。”谈及对未来的展望,赵志刚表示,将重点推进《庆余年》戏曲矩阵开发,计划先推出中小型剧目试水市场,同步推进大剧主创组建与文本打磨,结合不同剧种优势与松江文旅资源,将中小型剧目与泗泾古镇的古戏台、非遗展馆等场景结合,推出“古镇沉浸式戏曲展演”,构建“戏曲+IP+文旅”创新生态,为文学IP戏曲转化提供实践样本。美育普及方面,工坊将依托入选2025年上海市“社会大美育课堂”的契机,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美育矩阵:线上推出“越剧名家云课堂”“经典唱段数字专辑”;线下联动校园、社区与景区,开展戏曲体验日、非遗研学营等活动。
长三角民营剧团优秀剧目展演
本次文采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带来全方位、沉浸式的观展体验。在深入开展公共文化供需对接的同时,文采会还安排了2天17小时直播,介绍市区公共文化优秀项目、长三角民营院团优秀剧目展演、发布6条上海之根精品旅游线路,同时联动上海国际光影节松江分会场活动、“亘古萌物志”异宠科普嘉年华、富林茶会等特色活动,一站式打造文体商旅展融合消费场景。
采购优质资源,打造区域特色品牌
在文采会现场,普陀区文化馆副馆长居益萍的观展目标明确,她告诉记者:“明年的区级配送采购预算接近250万元,我们对特色活动的需求量最大,计划配送390场。”全长125公里的苏州河,流经普陀区的岸线大约有21公里——该长度恰与半程马拉松相当,普陀因此将本区特色文旅品牌命名为“半马苏河”。“围绕这条美丽的河岸线,我们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主题活动,有‘苏河之夜’户外音乐季、‘苏河灯会’华服市集等”,居馆长表示,区配送中心会根据沿岸不同空间场地的大小、功能特点和周边人群的需求,动态匹配、精准配送各类高品质文化活动,比如“佳人如花,配与旗袍”盘花压襟制作体验等,让苏河沿岸成为市民享受文化、体验艺术、放松身心的活力舞台。
“文采会”上丰富的配送主题展示。
文采会作为一个开放多元的平台,已超越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范畴,成为推动文旅公共服务产品实现跨圈层融合、跨场景拓展的重要引擎。徐汇西岸梦中心、浦东陆家嘴富都-滨江区域的商圈负责人,不约而同将目光聚焦文采会中优质的演出资源,计划引入那些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表现优异的供应主体,丰富区域夜间演艺资源供给,“我们希望通过多元的演出形式,提升区域文化活力与文旅吸引力,通过繁荣夜间文艺市场,为区域夜间经济人气地标提质升级,推动文旅商体展融合”。
文采会缘起公共文化内容配送,在这样一个网罗各类优质文旅资源的惠民平台上,文,为更好满足市民多元化、分众化、品质化的文化需求,上海各区文旅局、文化馆(配送中心)在采购优质资源和打造区域特色配送品牌上,“卷”出了新高度。
机器狗
“本次文采会将优质的公共文化和旅游资源向松江倾斜,让新城市民就近就便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同时也鼓励区域特色产品走出本地、服务全市”,松江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松江区深耕“万千百”这一国家示范级公共服务品牌,每年惠及人群超30万人次,以“全龄、全时、全域”为目标,着力打造公共文化配送的“松江范式”。在“全龄”服务上,面向不同年轻群体推行专属定制;在“全时”服务上,实现了“白+黑”“日+夜”不断档,双休日、节假日配送服务也不打烊,让文化陪伴市民每一天。在“全域”服务上,打破“剧场+社区”的传统模式,从广富林文化遗址到印象城,从辰山植物园到上海影视乐园百乐门,再到各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推动文化服务融入文旅商体展全场景。
2017年上海在全国首创“文采会”,设立公共文化服务供需见面新模式,2019年开创“长三角文采会”,目前已成功举办十届,累计展示各类产品近2.5万项,线上线下近1400万人次观展,意向总金额达10.7亿元,成为目前全国范围内设立最早、举办时间最长、参展主体最多的区域文采会,获评中国群众文化品牌文旅融合IP类典型案例。
近年来,文采会陆续走进浦东、奉贤、嘉定、青浦,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又走进松江,助力上海五个新城建设。。本次“文采会”不仅为松江文旅商体成果提供了展示平台,也为区域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人文动能。
本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中国文化馆协会、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松江区文化和旅游局承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