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朋友圈里,想必很多人都看到了“西贝大降价”的消息。据媒体报道,这轮调价力度罕见,幅度达20%至40%。据说,“由于通知来得突然,新菜牌赶不及印刷。全国的门店工作人员都在忙,往旧菜牌上贴新价签”。
深陷舆论风波,不可能对自家的生意没有一点影响。西贝方面调整价格,是自救,也是重新招揽顾客的务实办法。但有意思的是,新闻评论区内,仍有不少网友吐槽:“炒鸡蛋从43到33,它还是高估我了”“黄米凉糕居然只降3元,真是‘大出血’”“还是价高质低”……
明明是大降价了,还起到这样的效果,不知道西贝方面会作何感想。说起来,前段时间在讨论预制菜相关话题的时候,就已经有很多人提到了西贝的“贵”,看起来,现在西贝终于想通了?
当然,一家餐饮品牌的价格到底定得合理不合理,也是由市场和消费者决定的。既然西贝过去能火,而且在很长时间内都算得上是头部的连锁品牌,那么它肯定也有自己的成功之道。换句话说,西贝之所以会面临如今的窘境,可能不只是因为“预制菜”,也不只是因为“贵”,还有对待消费者的态度问题。
有些商家常常把“亲”“宝”挂在嘴边,有些商家在顾客走进店铺时把口号喊得震天响,有些商家没等消费者坐下就开始口若悬河地宣传自己菜品,但是,这些真的重要吗?一顿饭吃下来,到底有没有真的把消费者放在心上,每个人心里都会有结论。当顾客付出了金钱,商家的承诺却与消费者的实感存在温差,最终就会导致买卖双方的信任脱钩。
什么才是真诚?最近走红的“鸡排哥”李俊永,可能给出了一个最形象的答案。他知道常客的口味偏好,记得他们的生活近况,掌握他们的作息时间规律,最重要的是,他从来“不玩虚的”。令很多人会心一笑的幽默感背后,其实是他给顾客带来的情绪满足,他对顾客期待的深刻理解,还有他虽然手忙脚乱但非常严肃、认真的服务态度。
路边摊主“鸡排哥”,或许和西贝等大牌餐饮品牌不在一个层级,但总有一些道理应该是相通的。前段时间,西贝推出一连串“我以为我再也吃不到西贝了”“祖孙三代吃西贝”“一碗汤被送一套房”“宝宝厌食被治愈”等温情故事,非但没能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反而起到了强烈的反作用。
归根结底,这无关西贝“会不会公关”,而是西贝有没有真诚面对消费者的问题。如果到这时候,还在自说自话,自我感动,而不愿意俯下身子,像鸡排哥一样倾听消费者的心声和需求,那光靠降价,可能也无法立刻扭转乾坤。
都说我们现在身处的是一个悦己经济的时代,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悦己经济”?不是商业营销的花言巧语,不是商业概念的虚无缥缈,而是深度的情感连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人可能都在寻找自己的“鸡排哥”——让消费者真正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被商家坦诚相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