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10岁男孩跪地拦车救母,最美的是爱有回声

亿通速配 万生平台 2025-10-07 3 0

当一个孩子以最无助的姿态呼救时,社会是否有一群能听见并行动的人?答案是肯定的。

据报道,10月4日,广州石门堂山隧道内发生追尾事故,涉事汽车受损弹出安全气囊,将驾驶位的女性撞晕,车后排坐的是她的一儿两女。情急之下,她的10岁儿子跪地作揖求助,哭着说:“救救我妈妈!”路过车主纷纷上前查看情况,伸出援手帮助这一家4口。

这一过程被发到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称“看得鼻子很酸”“很有担当的男孩”。

参与救援的司机刘女士称,当时自己看到小男孩跪在地上一直在拜,哭得撕心裂肺,求人救他妈妈,自己顾不得想太多就下车救人了。当时自己先报了警,经警方同意后将男孩母亲扶到自己车上,送去了医院。后来男孩母亲主动联系自己表达了感谢。

别说是孩子,就算是大人,在突发事故后,都可能会懵,不知所措。而这个孩子,看到妈妈昏迷不醒,能立刻想到向路人求救,并付诸行动,是相当需要勇气的。母亲昏迷,对孩子来说是根植于基因的恐惧,所以,吓哭是本能。但他没有只是哭,也没有跑到路中间,置身更危险的境地,而是在车身旁跪地、挥手、呼救。这已不能简单用“本能”来概括,而是情急之下他所能做到的最有力的反应。

据男孩母亲叶女士讲述,事故发生时自己完全没反应过来,然后失去了意识。网上流传的视频她是哭着看完的,但此前其儿子对此闭口不谈。“我没想到孩子会爱我到这个程度。”这句感慨很真挚,也道出了许多家庭的相似处境——孩子并非不爱,而是难以表达。这件事也提醒了更多的父母,如果体会不到孩子到底有多爱自己,或许只是因为没有“听懂”孩子的“语言”。有时候,是孩子性格使然,沉默、笨拙、害羞,未必等于“没心没肺”“不懂感恩”;有时候,也可能是他们没有从大人那里学会如何表达。

这场突如其来的事故,则让母亲第一次清晰地看见了孩子的爱——那种浓烈、直接、不加修饰的爱。父母与子女固然血脉相连,但仍然需要在彼此之间确认“爱”的存在。

叶女士获救后,主动找到救人者表达谢意,又在看到视频后,用泪水回应儿子爱的表达。可以看出,这位母亲是一个有责任感、懂得感恩、共情力强的人。不要小看这些细微的言行,孩子在危急时刻展现出的勇气与担当,往往是这种日常教养的积累。当意外来临时,父母身上的那些美好品质,才能成就孩子的本能反应。

父母与子女需要情感的相互呼应,人与社会亦然。孩子向外发出的呼救,最重要的是得到了陌生人的响应。路人停车、报警、救人、送医,然后默默离开,一连串动作干净利落。他们素昧平生,却在那一刻默契如亲人。有时候,常常在社会新闻的评论区看到“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等评论,似乎冷漠比热心更常见。但现实告诉我们,并非如此。当一个孩子以最无助的姿态呼救时,社会是否有一群能听见并行动的人?答案是肯定的。正是这些陌生人,让孩子的勇气有了回声,也呵护了孩子对世界最初的信任。

当然,感动归感动,学会科学救援同样重要。事故发生后,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何自我保护、如何设置警示标志、如何报警、如何处置事故现场……这些都是每位驾驶者都该具备的常识。孩子的勇气可贵,但教会他们正确应对变故,学会自我保护,也应该是现代社会的必修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