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信基金:投资正当“时”丨寒露惊晚秋,投资有暖意!

亿通速配 亿通资讯 2025-10-09 2 0




  

  当清晨的露珠凝起第一缕寒意,当南飞的雁阵划过高远的晴空,时节便悄然踱步至寒露。这是一年中富有诗意的转折点,秋风褪去了夏末的最后一丝温存,带来了澄澈、清明与一份沉静的期待。

  虽然气温逐渐下降,但市场上有不少令人欣喜的“暖意”。建信基金《投资正当“时”》第31话,让我们来看看寒露节气中的投资新知识。

  1、秋钓边品湖鲜,投资也可尝尝鲜

  每到寒露时节,深水处太阳已经无法晒透,鱼儿便都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游去,便有了人们所说的“秋钓边”。同时,随着“西风响,蟹脚痒”,也迎来了一年一度品尝大闸蟹的时节。

  都说要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投资中也是如此。今年被视为人形行业发展“元年”,当前或正是抢占先机的好时候。

  人形机器人板块迎来多重利好——

  科技大厂加速入局

  全球科技企业正在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且国内不少科技公司近期迎来大订单,有望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

  政策端持续催化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成为国家政策中的高频词。今年8月《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印发,提出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

  未来市场空间大

  作为下一代生产力工具,人形机器人未来的市场空间巨大。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8700亿元。(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2、花糕芝麻来秋补,固电正在“发电”

  寒露有吃花糕的习俗,“糕”与“高”同音,寓意升、百事俱高,人们还会食用芝麻、蜂蜜、银耳等,既能防秋燥,也能为身体“充电”,提供必要的能量。

  在最近的市场行情中,也有一个板块在持续“发电”,即为新能源车等领域“续航”的——固态电池。自4月8日以来,固态电池已经大涨近62%,这一行业为何突然走强?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9月23日。指数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或收益暗示。指数过往涨幅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代表跟踪该指数的指数基金未来业绩。

  一方面,固态电池相关政策不断落地,对于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给予了方向性的指引。

  9月,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发布《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建立高安全、高可靠电池储能装备体系,研制长寿命、宽温域、低衰减锂电池、钠电池、固态电池关键装备。

  另一方面,固态电池的研发进展不断推进,已经进入了一个由前期实验室阶段进入量产准备阶段的关键时期。

  目前,多家电池企业的全固态电池逐步开启上车路试,2025-2026年或将迎来密集的全固态电池上车路试。

  3、赏秋菊赏红叶,投资“红黄相间”

  寒露时节秋风送爽,正是登高望远的好时节,枫叶变得红艳夺目,朵朵菊花开始绽放,构成一幅红黄相间的美好秋景图。

  其实,投资也可以“红黄相间”!

  来点红利,与科技构成“哑铃组合”

  在当前的低利率环境下,红利资产的高股息优势显现,股息率为4.47%,相比不到2%的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具有较好吸引力。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9月23日。指数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或收益暗示。指数过往涨幅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代表跟踪该指数的指数基金未来业绩。

  同时,随着A股科技行情持续演绎,对于已配置较多科技资产的投资者而言,适度布局红利资产有助于构建起“哑铃组合”,兼顾高股息高分红与高成长高弹性。

  适配黄金,优化大类资产配置结构

  随着海外降息周期重启,金价近期再度走高,上海金年内上涨37.94%。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9月23日。指数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或收益暗示。指数过往涨幅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代表跟踪该指数的指数基金未来业绩。

  从大类资产配置角度看,黄金属于商品资产,与股票、债券的相关性较低,能够丰富投资收益来源,优化投资组合结构,进一步降低波动回撤。

  寒露已至,温暖犹在。

  我们聚在一起品秋味、赏秋景。

  投资中,

  从人形机器人到固态电池,

  科技行情再度升温,热闹非凡。

  但也需做好多元布局。

  近日,在北京证监局指导下,北京证券业协会携手北京四十余家公募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基金评价机构以及多家主流媒体,共同启动“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本次活动以“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为主题,旨在通过为期一个多月的多层次、多形式宣传与互动,强化投资者教育与保护,推动公募基金行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打造北京金融高质量发展新名片。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