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国学大会|王绍光:政治体制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

亿通速配 正规配资 2025-10-14 3 0

10月14日上午,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开幕式及主论坛在黄浦江畔的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约500余位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主题,通过开幕式、主论坛、5场平行分论坛及多项配套活动,进行深入探讨、交流。

香港中文大学荣休讲座教授、清华大学兼职高级研究员王绍光认为当代中国研究必须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属性是,它是代表中国人民的最佳机制。”

在王绍光看来,对代表概念与代表机制的研究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选举产生的代议士或所谓“民意代表”身上,从而忽略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大众政党也与代表概念、代表机制息息相关。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不同的、相互竞争的政党之所以存在,其基本解释必须追溯到社会的经济结构中。政党的产生与运作都与其代表的阶级利益难以分开。无论中外,早期政党几乎全是精英阶级的小圈子俱乐部,只代表统治阶层的利益。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大众政党(Mass parties)在全球异军突起,其中不少以“农民党”“工人党”“社会党”“共产党”命名。大众政党“是第一批明确声称只代表社会某一阶级、阶层利益的政党;政党是它所代表的社会群体的政治利益得以表达的论坛”。围绕着大众政党,还涌现出工会、农会、妇女联合会之类的社会组织与运动。

“大众政党是实现描绘性代表的平台。由自己人代表自己人的描绘性代表意义在于,所有社会群体都有自己人替自己发声。所谓描绘性代表指的是自己人代表自己人,即代表方与被代表方应属同一类人,如由男人代表男人,由妇女代表妇女,由工人代表工人、由白领代表白领,由中国人代表中国人,由美国人代表美国人,其理据很简单:同属一类人才能对彼此的境遇感同身受。如果被代表群体由各种各样的人构成,代表群体的构成就应该相当于其缩样,好比地图是一片土地的缩样。近几十年来,欧州各国大众政党也逐渐式微,党员大量流失;随着党的运作卡特尔化(Cartelization)或精英化,它们已经丧失了描述性代表功能,社会中下层阶级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失声的情形越来越严重,导致西式民主日益空洞化,变为了“虚无之治”。美国民主、共和两大党从来都是三无政党:没有党纲、党员、党组织,一直都是精英政党,从来都不具备描述性代表的功能。如果像欧美各国那样,政治体制中存在的主要政党其成员大都来自社会的中上阶级,那么不管它们口头上如何把民主喊得震天响,这个政治体制代表的就是中上阶级的利益。反之,一种政治体制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其中必须存在其成员来自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个政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