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表港交所,首创证券欲“补血”扩张?

亿通速配 亿通资讯 2025-10-17 3 0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在登陆A股市场仅两年多后,近日又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加速推进“A+H”双平台布局。而一旦上市成功后,公司将再添扩张“弹药”。

  首创证券递表港交所。

  10月16日,首创证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若此次上市顺利推进,公司将成为第14家“A+H”上市券商。

  赴港融资背后,或是公司亟需资本金维持规模扩张。资本实力是券商发展的关键,而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首创证券净资本为122.74亿元,在A股上市券商中排名靠后。

  与此同时,公司的股权结构也在同步调整。就在招股书披露前一日,公司公告称,控股股东首创集团拟将其所持3.56%股份无偿划转至京投公司。

  值得关注的是,首创证券与京投公司同属北京市国资委控制的公司。此次划转是北京国资体系内资源整合的重要举措,划转完成后,京投公司持股比例将升至20.87%,进一步巩固其作为第二大股东的地位。

  冲刺

  港股

  10月16日晚间,首创证券公告称,公司已向港交所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国际、国际和中银国际。

  需注意的是,目前距其2022年12月登陆A股仅两年有余。

  具体来看,首创证券于2022年12月登陆上交所主板,彼时公司以7.07元/股的发行价募资19.32亿元。截至10月17日收盘,其股价报收21.86元/股,总市值已达597.51亿元。

  若此次H股发行顺利,首创证券将成为第14家“A+H”上市券商。

  数据显示,近年来首创证券的融资步伐显著加快。据Choice统计数据,2025年以来公司已完成多次债券融资,较2024年及2023年的融资次数大幅提升。

  券商行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充足的资本金是开展衍生品交易、两融业务等重资本业务的基础。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首创证券净资本122.74亿元,较上年末微增2.64%。虽有上升,但在A股上市券商中排名靠后。

  为了扩充资本金,赴港上市融资成为首创证券的有效解决方案。

  事实上,融资热潮正在行业内持续蔓延。近年来,随着券商再融资回暖,多家券商也纷纷抛出融资预案。

  举例来看,今年3月,定增申请获得上交所受理;随后6月23日,天风证券定增落地,控股股东湖北宏泰将向公司注资约40亿元。2025年9月29日,耗时两年多的50亿元定增计划也获得上交所审核通过。

  调整股权

  结构

  在首创证券谋求外部融资的同时,其控股股东也在国资体系内进行股权调整。

  就在首创证券向港交所递表的前一日,首创证券发布公告称,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创集团”)拟通过国有股份无偿划转方式,将其持有的9742.32万股首创证券股份,占当前总股本的3.56%,划转给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投公司”)。

  按10月16日22.00元/股的收盘价估算,此次划转股票市值约21亿元。

  本次划转完成后,双方股权结构将发生相应调整。首创集团作为首创证券的控股股东,在此次划转前直接持有公司56.77%的股权,划转完成后其持股比例将降至53.20%;京投公司原持股比例为17.31%,划转后将上升至20.87%,仍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值得关注的是,首创证券与京投公司同属北京市国资委控制的下属企业。本次股东权益变动系国有企业股份无偿划转所引发,不构成要约收购。同时,京投公司承诺“将继续遵守首创集团在首创证券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时所作出的关于股份的流通限制和自愿锁定股份的承诺”。

  作为本次划转的受让方,京投公司实力不容小觑。公开资料显示,京投公司核心业务涵盖轨道交通的投融资、建设运营管理、沿线土地资源开发以及装备制造。

  2025年上半年,京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27亿元,利润总额13.9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3.00亿元。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总资产达9541.01亿元。

  除了首创证券外,目前北京国资体系旗下还共控股或参股了、中信建投、北京证券等多家证券公司。

  从股权结构与控制关系来看,第一创业目前无实际控制人,其第一大股东为北京国管,持股11.06%,前十大股东中另有两家北京国资背景企业,北京国管亦由北京市国资委全资持有;中信建投的控股股东为北京金控,持股35.81%,北京金控为北京国管全资子公司,实际控制人同样为北京市国资委;北京证券则由北京国资公司直接持股45.56%。

  事实上,此类国资体系内的券商股权整合并非孤例。

  举例来看,在今年年初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渝富控股的全资子公司渝富资本,已与渝富控股签署无偿划转协议,将所持西南证券29.51%股权全部划转至后者。划转完成后,渝富资本不再持股,渝富控股则直接成为西南证券控股股东。

  业绩

  波动明显

  在首创证券上市的3年内,公司股价表现亮眼,这也让股东们有了套现的空间。比如创始股东城市动力(北京)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市动力”),则在其所持股份解禁后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减持动作。

  最新一次减持发生在今年1月10日,首创证券公告称,其股东城市动力再次完成减持。

  根据公告,城市动力在2024年10月9日至2025年1月8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2733.00万股公司股份,减持套现金额约为6.16亿元。此次减持完成后,城市动力持有公司股份数量为2724.50万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不足1%。

  追溯其持股历程,根据招股书披露,2006年9月,长安投资将其持有的首创有限6.16%股权转让给城市动力。此后于2020年9月,包括城市动力在内的5家机构参与增资。

  2022年12月,首创证券在上交所上市,城市动力持有其1.51亿股,持股比例为5.54%,一年后城市动力所持股份上市流通。有意思的是,就在解禁次日,即2023年12月23日,城市动力便表示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要减持首创证券的股份。

  具体来看,公告显示,2024年1月8日至4月1日期间,城市动力已减持6947.50万股,套现约11.81亿元;同年6月12日至7月31日期间,再次减持2733.00万股,套现约5.78亿元。综合来看,再加上本次减持,城市动力累计套现总额已超过23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遭到大股东减持的首创证券业绩并不稳定。

  从历史业绩来看,2022年,受到资本市场波动影响,首创证券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双双下跌。其中,营收同比下降24.87%至15.88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5.53%至5.54亿元。

  2023年至2024年,首创证券业绩有所回暖,营收分别为19.27亿元、24.1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1亿元、9.85亿元。

  不过,2025年一季度,公司业绩再次出现下滑,当期营业收入4.32亿元,同比下降23.34%;归母净利润1.51亿元,同比下降31.42%。尽管第二季度业绩增长幅度较大,使得上半年业绩整体实现增长,但公司营收主要靠投资收益拉动。

  2021年至2024年,首创证券的投资收益分别为10.46亿元、8.48亿元、9.97亿元、11.23亿元,占据营收的比重分别为49.48%、53.38%、51.76%、46.45%。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投资收益8.1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8.82%,占营收的比例高达63.25%。

  随着赴港上市的推进,首创证券的资本金或有望得到补充,而这对于其后期的扩张显然是有益的。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