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评论员: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亿通速配 亿通资讯 2025-10-26 4 0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作出新部署,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将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必须遵循的原则,明确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作为主要目标的第一条。学习贯彻落实全会这一部署,要求我们更加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更加全面准确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逻辑主线,更加坚定有力地抓住机遇谋发展,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即将开启的“十五五”,是紧扣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实质性进展的关键跃升期。这意味着,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在仍需保持适当增长速度的同时,还要完成结构调整、动能转化、发展转型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可持续的问题,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而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挑战,更强化了我国以高质量发展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紧迫性。

高质量发展是质和量的有机统一。一方面,离开了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经济发展就会退到铺摊子、上项目、靠投资驱动的粗放式增长老路上,难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可持续的较快增长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离开了一定的增长速度,经济发展的高质量便难以体现,甚至会影响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全会继续强调“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并从质和量两方面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到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到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无论是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还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一系列任务清单将“质的有效提升”具体化,落到实处。

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就是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建设强大国内市场。

此外,完善宏观调控,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也是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的必然要求。从当前形势和任务出发,全会强调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通过宏观政策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进一步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等政策的协调配合,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整体效能,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稳住经济基本盘,体现了我们党直面挑战、积极进取的态度和作为。

高质量发展既有资源配置高效率,又有科技自立自强、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等多重要求,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进行有机结合,形成相应的体制机制。全会提出,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这就要求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用好“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确保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