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功胜: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研究实施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

亿通速配 亿通速配 2025-10-27 3 0

2025年10月27日,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在北京金融街举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出席。 视觉中国 图

10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发表题为《中国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的建设实践与未来演进》的主题演讲,并就近期市场关注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在公开市场买卖国债、数字人民币和市场化虚拟货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等问题进行了回应。

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谈及货币政策,潘功胜表示,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短期、中期、长期流动性安排,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同时,继续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强化货币政策的执行和传导。

他表示,一年多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人民银行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结构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反映金融运行的主要宏观金融指标也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状态,为我国经济的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将恢复

潘功胜表示,今年初,考虑到债券市场供求不平衡压力较大、市场风险有所累积,人民银行暂停了国债买卖。目前,债市整体运行良好,人民银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央行去年在二级市场开始国债买卖操作。潘功胜表示,这是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增强国债金融功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增进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互协同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我国债券市场改革发展和金融机构提升做市定价能力。实践中,人民银行根据基础货币投放需要,兼顾债券市场供求和收益率曲线形态变化等情况,灵活开展国债买卖双向操作,保障货币政策顺畅传导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将会同执法部门继续打击境内虚拟货币的经营和炒作

谈及市场关注的稳定币,潘功胜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会同执法部门继续打击境内虚拟货币的经营和炒作,维护经济金融秩序,同时密切跟踪、动态评估境外稳定币的发展。

据金融时报,潘功胜在发言中表示,近年来,市场机构发行的虚拟货币特别是稳定币不断涌现,但整体还处在发展早期。国际金融组织和中央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对稳定币的发展普遍持审慎态度。10天前,在华盛顿召开的IMF/世界银行年会上,稳定币及其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成为各国财长、央行行长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比较普遍的观点主要集中在,稳定币作为一种金融活动,现阶段无法有效满足客户身份识别、反洗钱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放大了全球金融监管的漏洞,如洗钱、违规跨境转移资金、恐怖融资等,市场炒作投机的氛围浓厚,增加了全球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并对一些欠发达经济体的货币主权产生冲击。

他指出,2017年以来,央行会同相关部门先后发布了多项防范和处置境内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政策文件,目前这些政策文件仍然有效。

将进一步优化数字人民币管理体系

谈及数字人民币,潘功胜表示,数字人民币是人民银行发行和监管的法定数字货币,兼容了分布式账本等新兴技术。历经近年来的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初步建立。

下一步,央行将进一步优化数字人民币管理体系,研究优化数字人民币在货币层次之中的定位,支持更多商业银行成为数字人民币业务运营机构。央行已经在上海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负责数字人民币跨境合作和使用;在北京设立数字人民币运营管理中心,负责数字人民币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促进数字人民币发展,助力首都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

研究实施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

潘功胜指出,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在征信系统中,违约记录的存续期为5年。过去几年,受新冠疫情等不可抗力影响,一些个人发生了债务逾期,虽然事后全额偿还,但相关信用记录仍持续影响其经济生活。为帮助个人加快修复信用记录,同时发挥违约信用记录的约束效力,人民银行正在研究实施一次性的个人信用救济政策,对于疫情以来违约在一定金额以下且已归还贷款的个人违约信息,将在征信系统中不予展示。这项措施将在履行相关的程序后,由人民银行会同金融机构进行必要的技术准备,计划在明年初执行。

加快构建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潘功胜表示,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是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一整套制度安排。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重点推进四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评估体系。潘功胜表示,正研究将宏观审慎评估(MPA)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聚焦评估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另一部分聚焦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评估,服务于宏观审慎管理。目前,已经形成初步方案,后续将与金融机构沟通,进一步完善后执行。

二是完善并强化重点机构和重点领域风险防范举措。强化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充分发挥逆周期资本缓冲、恢复与处置计划等作用。适时发布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名单,推动附加监管工作落地。拓展中央银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宏观审慎管理功能。重点关注金融机构的杠杆水平和期限错配,及时阻断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的累积,遏制金融市场的“羊群效应”。完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监管,建立中央对手方流动性风险约束和流动性支持机制。持续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根据形势及时采取逆周期调控措施,保持跨境资本流动总体平稳。做好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工作,健全房地产金融分析框架,优化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

三是持续丰富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箱,提升系统化、规范化、实战化水平。潘功胜表示,正在考虑综合平衡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和防范金融市场道德风险,探索在特定情景下向非银机构提供流动性的机制性安排。

四是不断健全协同高效的宏观审慎管理治理机制。潘功胜表示,下一步,将在中央领导下,加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管理、微观审慎监管以及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协同配合,形成合力。严肃财经纪律、市场纪律和监管规则,防范风险外溢和道德风险。加快推动人民银行法、金融稳定法等立法修法,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的法治保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