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谷歌Q3业绩会实录:前三季度超10亿美元云业务合同数量超过去年两年之和

亿通速配 亿通资讯 2025-10-30 4 0


  母公司Alphabet今天发布了该公司截至9月30日的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总营收为1023.46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882.68亿美元相比增长16%,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15%;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Alphabet第三季度净利润为349.79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263.01亿美元相比增长33%。

  详见:

  财报发布后,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首席商务官菲利普辛德勒(Philipp Schindler)以及CFO阿纳特阿什肯纳齐(Anat Ashkenazi)召开了分析师电话会议,回答了相关业务的问题。

  以下是分析师电话会议回答摘要:

  分析师Brian Nowak:我的第一个问题想请菲利普或者桑达尔回答。我的问题有关“代理式电商”(Agentic eCommerce)、“代理式旅行”(Agentic Travel)。目前,华尔街业内有很多讨论,认为代理式电商的变现率会低于搜索业务。我的问题是,在向更智能化、代理式业务的转型过程中,管理层最关注哪些因素,进而确保搜索业务和广告客户实现能够平稳过渡?

  我的第二个问题有关Waymo。目前距离将Waymo、Gemini核心功能以及用户数据整合为一体还有多远?我们看到公司目前还在整合数据,比如用户的出行目的地、入住酒店、机场等,希望能够将这些数据整合到Waymo中,帮助用户实现通过个人资料提前预约Waymo服务等愿景。这距离实现还有多远?管理层需要做些什么?

  菲利普辛德勒:一切都还处于早期阶段,但我们认为“代理式服务”确实能够极大地改善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它帮助我们解答用户的难题、帮助用户完成任务,并在此过程中帮助企业发展。我们正在一些关键垂类,例如旅游、电商、购物等,开发多种代理式服务体验。此外,我们也非常注重打造无缝衔接的用户体验,专注整合不同的生态系统,进而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我们还会通过云服务与众多合作伙伴紧密合作,以提升他们自身的代理式服务体验。

  以购物领域的代理式服务体验为例。实际上,我们已经非常积极地利用人工智能来改善购物体验。我们推出了基于人工智能模式的直观购物体验,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更加直观、对话式的购物方式。现在,用户可以像和朋友聊天一样与AI智能体描述您想要的东西,我们会向您展示可视化的检索结果。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在未来构建一个智能的购物场景,为用户和商家带去真正的便利与优惠。为此,我们还推出了全新的智能结账功能,让消费者能够使用AI工具在商家网站上购买商品等等。我们还与PayPal建立了合作关系,帮助商家打造智能电商体验;其他相关工作还包括制定新的代理间交易协议等等。

  桑达尔皮查伊:Waymo方面。您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我正计划几周后就这个问题和我们的团队开会探讨。

  对于Waymo来说,现在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时期。我们希望能在2026年扩大Waymo的覆盖规模。正如您在问题中提到的,我们希望能将诸如Gemini、YouTube等服务整合至Waymo上。我相信,一旦实现,这将有机会大幅提升用户的车内体验。这绝对是我们非常兴奋、非常期待的事,相信大家肯定会在2026年看到更多Waymo的全新体验。

  分析师Doug Anmuth:菲利普,能否请您与我们详细谈谈核心搜索业务优势背后的驱动因素?随着AI概览(AI Overviews)、AI模式(AI Mode)等功能的推出,我们看到用户的检索量增长正在加速。能否请您为我们详细拆解一下,在这些人工智能驱动的搜索形式中,用户单次查询的点击量、转化率和定价等方面有哪些变化?

  我的第二个问题想问阿纳特。回顾公司目前的核心业务成本,您从中看到了哪些优化机会?考虑到未来基础设施的折旧以及公司的快速发展,您认为哪些领域的成本还有改善空间?

  菲利普辛德勒: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几个垂类的数据。

  第三季度,我们的搜索业务和其他收入在所有主要垂类均实现了增长,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零售和金融服务领域的增长尤为显著。医疗保健行业也为增长做出了贡献。您问题中提到的全新人工智能搜索体验,即AI概览和AI模式,持续推动整体搜索量(包括商业搜索量)的增长,创造了更多变现机会。AI概览功能的范围正在不断拓展,目前已覆盖我们全体用户群,用户规模已超过20亿。我们也在持续扩展英语国家的AI概览广告,以期覆盖更多国家、地区的桌面端和移动端平台。正如我之前所说,即使在目前的广告投放布局下,我们的AI概览业务变现速度也能基本保持稳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AI模式和AI概览中更丰富的用户体验充满期待,这将带来更多、更丰富的广告位。正如我在之前的电话会议上所说,我们成功地打造了一个不仅能够为用户带来优越体验,同时也能为广告主带来可观投资回报率的业务平台。其实,我们对付费点击、单次点击费用(CPC)并没有过多关注,但正如大家看到的,在本季度的10-Q报表中,我们的付费点击量同比增长了7%,单次点击费用也同比增长了7%。

  阿纳特阿什肯纳齐:关于你的第二个问题,即我们还能在哪些方面提升效率和生产力。这个问题我之前也曾回答过。这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我们持续改善经营业务的方式。关键在于,随着生产力、效率的日益改善,我们就越能有精力、有资源投入业务增长,最终实现持续改善损益表。

  可能我们之前已经探讨过一些成本优化领域,比如控制员工增长速度、优化办公场所布局等等。此外,随着我们对技术基础设施投入的不断增加,我们也在优化现有的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改善自行建设的数据中心。我们会对这些数据中心进行优化,确保其能以最高效的方式进行建设、运行。在之前的电话会议中桑达尔曾提到,谷歌内部也在利用人工智能提升生产力。举例来说,现在公司内部近一半的代码都是由AI生成的。这正是我们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公司业务生产力的方式。

  我们始终会在确保提供服务、产品的同时获得合理的经济效益和价值。这其中一个很好的案例就是Shorts短视频业务。Shorts的广告收入分成占比低于流媒体业务,这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毛利率。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另外,我之前还提到过,折旧是我们面临的逆风因素之一,它会随着资本支出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我们正在全公司范围内努力,确保以最严谨、最高效的方式运营业务。我们还将继续投资,以实现未来的增长。

  分析师Eric Sheridan:桑达尔,考虑到公司在定制芯片方面的投入,能否请您谈一谈您目前看到的机会?具体而言,比如每一代定制芯片在推动公司内部运营效率方面有哪些潜力?以及在公司外部定制芯片可能带来哪些额外的变现机会?

  我的第二个问题想问菲利普。我们在财报中看到了YouTube业务的广告收入。能否请您谈一谈YouTube订阅业务的增长情况?以及广告收入和订阅收入是如何结合的?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YouTube业务的收入已经逐渐呈现出“广告+订阅”并行的模式?

  桑达尔皮查伊:总的来说,我们已经观察到用户对AI基础设施产品的强劲需求,包括基于TPU和GPU的解决方案等等。这是过去一年我们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展望未来,我们相信这种需求仍将非常强劲,我们也在积极投资以满足这一需求。我确实认为,这是将谷歌云与行业其他云服务平台区分开来的重要因素。在AI方面,我们采取了深度全栈方法。可以说,我们是唯一一家真正基于自研模型构建产品的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同时,我们在自有技术上也具有显著的差异化优势。

  因此,针对你的问题,我认为定制芯片确实为我们云业务的持续增长、带动运营利润率提供了机会。此外,从收入结构来看,我们业务中基础设施部分在未来也将成为增长驱动力。

  菲利普辛德勒:回顾过去,我们经常把YouTube的业务模式比做“飞轮”。YouTube业务首先始于创作者。我们在这一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让YouTube平台成为创作者真正的家园,这也是我们“飞轮效应”的关键起点。“飞轮效应”的第二个核心要素是观众。YouTube拥有数十亿的月活跃用户,用户每天在平台上观看数十亿小时的视频。我们之前也提到过,YouTube的推荐系统正在持续推动观看时长的强劲增长。

  在业务变现方面,YouTube业务实际上依托于我们称之为“双引擎变现战略”的体系,这里的“双引擎”指的就是广告业务与不断增长的订阅服务。本季度,YouTube的广告和订阅收入都实现了强劲增长。就YouTube Music和Premium用户而言,平均来看,他们为创作者、音乐与媒体合作伙伴以及YouTube本身带来的价值,甚至超过了广告支持用户(指使用免费版、观看广告的用户)。换言之,平均来看,YouTube Music 和Premium订阅用户所产生的毛利显著高于仅通过广告支持用户。YouTube的用户遍布全球。这种通过广告与订阅产生的互动不仅为YouTube平台带来了收入,同时也反哺了最初我们提到的创作者生态,从而带动了更多的用户观看与参与度。

  这就是YouTube平台的“飞轮效应”,即“创作者—观众—变现—再投入—再增长”。未来,我们的工作重点仍然是持续推动这种增长循环,对目前的“双引擎变现战略”我们感到非常满意。

  伯恩斯坦研究所分析师Mark Shmulik:桑达尔,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Gemini、AI模式、AI概览,您观察到哪些值得关注的明显差异?比如用户在整个Google生态系统中的行为模式和参与深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我的第二个问题想问菲利普。我知道几乎每个季度大家都会问这个问题,但我仍然很好奇,随着AI概览和AI模式的使用范围逐步扩大,管理层如何看待搜索业务收入模式的演变?特别是随着商业搜索量、总搜索量的上升,搜索业务的经济效益(比如收入结构)是如何变化的?

  桑达尔皮查伊:AI概览已经成为Google生态的自然组成部分,因此用户的参与度非常非常高;至于AI模式,我们的用户群体更为多样:有一些是偶尔尝试的普通用户,只是来体验一下相关功能;但也有一部分核心用户,他们非常喜欢AI模式,对它充满热情。所以大家会看到,早期用户群体对这一产品的兴趣非常强烈,他们会主动尝试使用相关功能。Gemini的情况也比较类似,我们的用户是主动寻找并积极使用该产品的高参与度用户。

  总体来看,我们确实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中观察到相似的趋势:最初由早期用户带动,随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而已有用户的使用频率和深度也在持续上升,并反馈出很高的满意度。因此,从产品层面来看,我们认为目前的一系列核心指标都相当令人振奋。

  菲利普辛德勒:关于你的第二个问题,我们之前其实已经讨论过了。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对于AI概览,即使在我们当前的广告布局下,即无论广告出现在AI回答的上方、下方,还是嵌入其中,从整体来看,我们观察到的变现水平大致相当。这为我们未来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了良好基础。我们对此非常兴奋,也很期待它的发展潜力。

  至于AI 模式,我们目前正在测试其内嵌的广告形式,并会在大范围推广之前持续进行测试和学习。考虑到我们刚才提到的商业搜索业务整体增长趋势,我认为目前我们处在一个非常不错的位置。另外,大家也可以这样理解:对于那些过去难以实现良好变现的搜索类型,随着AI技术的出现,我们相信这些业务现在有了新的潜在机会。借助智能AI集成,我们能够在这些领域构建出新的商业化路径。

  MoffettNathanson分析师Michael Nathanson:菲利普,数据显示,当用户使用AI模式进行检索时,他们查询内容的长度明显更长。能否谈谈这种更长的文本长度是否会影响你们在广告增长方面的能力?另外,从目前的早期数据来看,这种更长的检索长度是否带来了一些积极的效果或潜在收益?

  我的第二个问题想问阿纳特。您之前是在一家制药公司工作,而后加入了Alphabet,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能否请您谈一谈您是如何在公司内部评估投资资本回报率(ROIC)的?目前来看,有哪些早期迹象让你有信心认为当前公司的投入确实能在长期带来更好的回报?

  菲利普辛德勒:桑达尔提到,AI模式目前在美国的日活跃用户数已超过7500万,我们持续看到使用量的稳定按周增长。自推出以来,检索量在本季度内已经翻了一倍。正如我之前提到的,我们正在AI模式中测试广告。在进一步推广之前,我们会继续进行测试。目前阶段还为时尚早,因此我们暂时无法透露这项测试的具体细节或结果。

  阿纳特阿什肯纳齐:关于你的第二个问题。

  首先,我想说,我们观察到的不仅仅是“早期迹象”,而是我们已经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回报。例如在云业务方面,我们已经多次提到,本季度仅是来自AI业务的收入就已达到数十亿美元。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公司内部有一套严格的评估框架,用于衡量这些长期投资的效果,而这些投资主要有两个目标:一是确保公司能够建立稳健、可持续的增长结构;二是在中短期内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我们会对整个业务板块进行评估,衡量每一项投资的潜在回报。以云业务为例,这一部分的成果在外界看来是最明显的,大家可以看到收入增长,也看到目前的客户需求已经超过了我们能提供的供给能力。在广告业务方面,我们也在持续投资,进而带动搜索业务的转型。正如前面菲利普与桑达尔所说的,围绕AI概览和AI模式的创新都在不断深化。同时,在YouTube平台上,AI技术也在助力推荐系统的优化、提升广告主的投放效果。

  因此,每当我们在做长期投资决策时,公司内部都会经历非常严谨的评估过程,管理层会判断潜在回报的规模以及实现回报的时间周期。也正是这种严格、审慎的态度与方法,才能让我们对这些长期投资的合理性和回报前景充满信心。

  巴克莱分析师Ross Sandler:从历史数据来看,大约有20%的Google检索属于商业性质。而在本次电话会议中管理层曾多次提到,AI概览正在显著拓宽搜索查询的深度与广度。能否请管理层与我们谈一谈,从变现的角度来说,新产品,如AI Max,是否有可能提升商业查询的占比?换言之,AI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出是否能让更多搜索具有商业价值或变现潜力?

  菲利普辛德勒:在之前的电话会上我曾提到,AI Max能够提升广告主触达更广泛搜索请求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思考随着AI模式的使用,搜索需求的总量是否也在增加。前面桑达尔其实已经谈过这个话题,也提到了他在其中看到的机会。我认为,有必要把这两件事区分开来看。

  就我个人而言,正如我刚才在之前发言中提到的,从长期来看,我们有机会将那些原本并非完全商业性质的检索——但与商业内容存在一定关联的查询——转化为更具吸引力的广告场景。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广告变现空间,同时还能保持甚至提升用户体验的趣味性和质量。

  桑达尔皮查伊:我想补充的一点是,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AI概览和AI模式都在显著提升用户的搜索体验。从我们的各项指标来看,无论是用户满意度、使用质量、还是整体使用数据,我们的产品表现都非常出色。它们具有很强的普适性,能够适用于用户各种类型的需求。因此,从搜索的广度上来说,我们确实看到了AI技术正在不断拓展影响范围。也正因为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改进自然也会延伸到各类商业搜索领域。

  分析师Ken Gawrelski:我们观察到一个越来越明显的现象,所有新的检索模式,无论是Google的Gemini、AI概览、AI模式,甚至是ChatGPT,这些新的检索方式都在不断扩大用户在搜索行为上的参与市场。因此,能否请管理层谈一谈,您是否认为这种增长会带动市场规模,进而推高与此相关的整体收入?

  我的第二个问题是,对比AI模式、AI概览以及传统Google搜索方式时,展望未来一到两年,您是否认为这些检索模式会是“共存”的状态?用户最终会选择自己想用的搜索模式吗?还是说最终哪种搜索模式会保留是由算法来决定的?能否请管理层谈一谈,在接下来的12到24个月,这一发展趋势会如何演进?

  桑达尔皮查伊:我认为现在我们正处在充满动态变化的时刻,我们要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在恰当的时机为他们提供服务。显然,搜索业务正在不断演进,而通过AI概览和AI模式,我们能够在当前阶段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体验。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会让用户的搜索体验更加简化、统一,就像多年前我们做的通用搜索一样——最初的时候,我们可能将文本搜索、图片搜索、视频搜索等多模态搜索形式拆分开来,但最后我们还是会把它们整合为统一的搜索体验。我想对于AI搜索大家也会看到类似的演进过程。当然,我们还是希望能敏感、精准地把握用户需求,确保真正满足用户在特定时刻的搜索意图。

  Gemini能帮助我们能够打造一个更具个性化、更主动积极、具备强大功能的AI助手,服务用户在特定时刻的需求。通过Gemini和搜索两种界面,我们能够覆盖用户需求的广度;但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也会审慎地寻找机会,让整体体验更加出色。

  至于你问题里的第一个问题。总体上来看,正如我们一直所强调的,现在我们还处在扩张期,用户参与度还是在不断提升。而随着用户参与度的增加,其中自然会有一部分检索会是商业性质的,我们也预期这种趋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显现出来。

  美银美林分析师Justin Post:桑达尔,我记得您之前曾提到Gemini 3.0即将推出。能否请您与我们谈一谈在前沿模型和创新速度方面的进展?新模型是否仍然存在大量的创新?还是说创新速度有所放缓?

  另外,管理层提到在过去九个月里云业务签署了多笔大额合同。这些合同的签署会对业务的长期盈利能力带来哪些变化?有没有哪些方面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桑达尔皮查伊:关于前沿模型的研发速度,我认为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方面,我对团队执行的速度以及我们在模型改进上的进展感到非常惊讶;另一方面,随着每一代模型能力越来越强,要进一步提升的难度也在增加。因此,我们可以说模型研发的速度在加快,但有时候我们会花更多时间推出性能显著改进的模型。虽然这样可能稍微花费更长时间,但我确实认为整体的研发速度非常惊人。我对今年晚些时候即将发布的Gemini 3.0模型感到非常期待。

  云业务方面,有一点我想指出:今年前三个季度,我们签署的超过10亿美元的大额合同数量已经超过过去两年的总和。这也证明了我们确实拥有强劲的增长势头,并且执行的节奏很快。至于长期的经济效益,我想说的是,正如大家在过去几年看到的那样,谷歌作为一家全栈AI企业,再叠加我们在自有技术上开发出的高度差异化产品,这些都将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发展轨迹。(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