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短评:为何说汉学源自中国、属于世界?

亿通速配 万生平台 2025-11-15 1 0

中新社北京 11 月 14 日电 题:为何说汉学源自中国、属于世界?

中新社记者 徐皇冠

近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青年汉学家,勉励他们当好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信中指出," 汉学源自中国、属于世界 ",这深刻揭示出汉学——这门研究中华文明与中华文化,及其相关领域的博大学问,其中的理路与旨归。

根脉在中国

汉学源自中国。从甲骨卜辞到经史子集、从司马迁史笔到李杜诗篇、从金石篆刻到石窟壁画——汉学所研究的,无一不是在中国土壤中诞生、积累与传承的文化结晶,与其他文明互融互鉴的文明成果。中国的思想智慧、艺术审美、语言文字、典章制度,文史哲政经,传统与现代,构成了汉学研究的根本原料与核心议题。

不止于研究对象,中国传统学问中训诂、注疏、考据、辨伪等方法,也直接影响了汉学的展开路径,成为汉学得以切入建立的抓手与基石。可以说,作为汉学赖以存在的文化母体和知识源头,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决定着汉学的根本属性与文化基因。

智识跨疆界

汉学属于世界。遍布海内外的研究者,共同构成了探索这门学问的主体,汉学所专注的内容,更为人类提供思想启迪。天人合一、协和万邦、家国一体、讲信修睦,中华文明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其间能够超越时空的价值理念不胜枚举。这些穿越时空的价值理念,既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源泉。

20 世纪 70 年代,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和日本哲学家池田大作,针对东西方文化及人类未来的深度讨论,最终的结论是人类未来在中国。当今世界变乱交织,面对人类将向何处去的考问,中华文明的智慧成果愈发超越了单一文明范畴。谓之 " 世界的汉学 ",正在于其是从独特的文明经验中,产生和汲取具有世界性、普遍性的智慧,源于中国,惠及世界。

融通启新阶

"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在特殊与普遍的辩证统一、民族与世界互动往来中,汉学接续发展。而演进的历程则表明,越能深入中国,便越能打动世界,汉学本身也越能迸发出生机与活力。

早期的西方汉学,常带着 " 东方主义 " 视角,将中国看成一个被观察、被描述的遥远 " 他者 "。今天,随着中国高速发展并深度融入世界,汉学的研究,不断演变为中外学者共同参与的全球性事业。学术研究本身,也因 " 主体在场 " 而愈发深化,这种互学互鉴、交流合作的研究格局,直接呈现出,汉学正在融通民族与世界的进程中,收获新的发展。

汉学,这颗源自中国的智慧之果,经由全世界学者的共同浇灌,必将结出更丰硕的成果,更多惠及人类。推动汉学发展,既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体现,更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世界的贡献。 ( 完 )

98 元一串的糖葫芦,究竟怎么火的?

特写:他们再次近距离见证航天员平安凯旋

特写:航天员陈冬父母的三重期待

通讯:望穿苍穹,只为等你回家

评论:大陆依法惩 " 独 " 步伐持续且坚定

常见观赏鸟可以随意买卖?这些涉鸟保护误区触碰法律红线

我国进入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 专家提醒:警惕叠加感染

" 吊牌越做越大 " 巨型吊牌背后的电商退货博弈

冬季居家取暖,这些细节要注意

男子 3 个月体重速降 14 斤 天天一杯奶茶为何越喝越瘦?

做 " 临时家人 " 有风险,如何给陪诊师稳稳的安全感?

" 大牌尾货 " 竟是按吨回收的二手衣服 孤品直播间陷阱调查

安徽合肥 " 芯屏汽合 " 构筑产业新高地

血糖失控影响感官世界 医生支招守住幸福感

" 南宋第一猫奴 ",是他?

10 后,已经在全运会库库拿奖了

张展硕,18 岁 " 后浪拍岸 "

人工智能 + 交通运输 如何改变生产生活方式?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返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马墩墩 " 正式发布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开通在即

" 华中屋脊 " 神农架雨歇云海生

闽南古建世家守艺传薪火

又是一年秋意浓 层林尽染万山红

巴西首个 " 全华班 " 龙狮团:岭南流脉 南美

安居在丹江口 " 坝首第一村 "

评论

顶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