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龙:忆往昔 峥嵘岁月稠!

亿通速配 万生平台 2025-11-16 3 0
   

  人生总是充满戏剧性。1999年7月,我在犹豫是报考清华还是北大,当时的理想是做科学家,就选择了清华机械系;2003年7月,当我拿到清华工科毕业证的时候,我却放弃继续攻读机械系研究生,毅然决定自学半年考北大光华金融系研究生!

  当年报考清华的时候,我并没有认真考虑专业的问题,因为那时候对各种专业也不是很了解,误打误撞选择了机械。但是到大学后,我发现自己对工科并没有太大的兴趣。本科快毕业时,面临着研究生学什么,如果继续读机械,将来就要从事工科的工作,但是我在实习时,我发现自己对做工程类研究兴趣不大,对金融行业却兴趣盎然,于是我打算通过考研来改专业。当时我想,我国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基本完成工业化,工程类人才接近饱和,未来金融行业更有前景,金融往往是金字塔的塔尖。我略懂金融行业的同学告诉我,国内最好的金融学院就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但是也最难考,我决定自学半年,起早贪黑,从零开始恶补全部金融本科课程,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于2014年考入梦寐以求的北大光华金融系。

  因为之前我的金融课程全部都是自学的,所以到光华后特别珍惜上课的机会,学习也很努力。班里62人只有我自己是从清华转过来的,同学们对我比较尊重,第二年还被选为金融班的班长。入学的时候我大概是班级第12名,毕业时的学分绩是第三,还被评上了北大优秀毕业生。我的导师曹凤岐教授,是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北大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最早辅助院长厉以宁创办了光华管理学院、主导股份制改革,后来又主持起草《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著作等身。曹老师一生都在北大度过,在北大读书,教学,研究,桃李满天下。他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蔼可亲的待人方式,对我影响很大。他年逾古稀,依然退而不休,笔耕不辍,建言建策,还创办了曹凤岐金融发展基金,奖励年轻的经济学学者和教师。

  在光华读书的两年,是我心情最快乐、思想最自由的美好时光。我喜欢听国内最顶尖的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讲课,比如曹凤岐老师的货币银行学、徐信忠老师的金融学、姜国华老师的高级财务报表分析、龚六堂老师的高级宏观经济学、于鸿君老师的微观经济学等等,充满智慧又妙趣横生。我喜欢和同样热爱金融的同学们一起听课,一起讨论,共同编织美丽的金融梦,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我喜欢晚上到北大图书馆自习,整个人沉浸在各种门类的书香里,历史的,文学的,经济的,哲学的,都让我爱不释手,欲罢不能。我喜欢晚饭后,沐浴着黄昏的余晖,沿着未名湖畔走上一圈,幻想着十年以后,我能像老师们那样满腹经纶,治国安邦。

  忙碌的学业让时光流逝的很快,转眼就到了毕业的季节。由于毕业成绩在金融系前五,可以保送继续读金融系博士。但是考虑到金融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时不我待,我决定放弃继续读博,早日毕业进入到金融行业。找工作的过程艰辛而苦涩,远远没有预想中那么顺利,被鄙视很多次后终于拿到了两个公司的offer,投行部和南方基金研究部。斟酌再三,我选择了基金行业,决定放弃北京户口,力排众议,远赴深圳加入南方基金研究部。可能是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在指引,让我踏入基金行业,从此开启了一生基金投资的职业生涯。

  时光荏苒,一晃已经毕业十年!我也由当初怀揣金融梦的热血青年成长为前海开源基金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在波澜壮阔的资本市场踯躅前行,一步步实现当初的金融梦。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感谢光华,给了我梦想的翅膀;感谢北大,给了我荣耀的人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