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高菁
蜂巢能源将于明年实现首次扭亏为盈。
7月10日,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在2025全球合作伙伴峰会上披露了上述预期。
在当天的群访环节,杨红新向界面新闻表示,蜂巢能源一直以来未能实现盈利的主要原是,制造成本过高以及产能利用率较低。
为克服上述盈利阻碍,蜂巢能源自2024年起进行了一系列变革调整。据杨红新透露,2025年,蜂巢能源的制造成本已同比下降48%,综合良率超96%。已达到行业平均水平。
此外,在产品结构方面,蜂巢能源制定了“三元与铁锂并进,纯电与增混同行”的新战略。杨红新表示,三元和增混两个领域溢价相对较高,且由于具有一定门槛,竞争没那么激烈。这种差异化的定位优势也有望带来更多营收。
“总体来看,明年实现盈利,80%的贡献来自于降本,20%来自于客户结构跟产品结构的调整。”杨红新说。
三元和磷酸铁锂为当前主流的两种锂电池技术路线。相比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较低,但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和低火灾风险等优势。国内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场份额在2021年7月超越三元电池,此后一直保持领先。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下称动力电池创新联盟)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244 GWh,占总装车量81.4%,同比增长73%;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55.5 GWh,占总装车量18.5%,同比下降10.8%。
当前,国内大多电池企业均将产品重心转向磷酸铁锂电池。蜂巢能源此次却提出了“坚定三元和铁锂并行”的发展策略。
杨红新在采访中指出,动力电池对于高能量密度的追求依旧存在,不同车型所适配的电池包尺寸不同。尤其在海外市场,大多车型留给电池的空间十分有限,倒逼企业不得不设计开发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
根据杨红新展示的数据,预计到2030年,蜂巢能源三元电池的出货量将突破30 GWh,磷酸铁锂出货将突破100 GWh。尽管三元电池的占比逐年下降,但出货量将保持逐年上升态势。
2024年初,杨红新曾在微博上发文宣布,将在2024年死磕增程插混电池,引发业内热议。今年上半年,蜂巢能源在国内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市场的占有率仅次于宁德时代(300750.SZ)、比亚迪(002594.SZ),位居第三。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纯电动汽车累计产销量同比增速分别为50.1%和46.2%;同期,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累计产销量增速分别为28%、31.1%,增速远低于纯电动汽车。基于此,蜂巢能源将战略调整为纯电与增混并行。
杨红新披露数据显示,未来五年,蜂巢能源在增混市场的复合增长率约为25%,在纯电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则将达到28%。
蜂巢能源前身为长城汽车(601633.SH)在2016年成立的动力电池事业部,长城汽车的总部位于河北保定。2018年,蜂巢能源脱离长城汽车,开始独立运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为蜂巢能源的实际控制人。
动力电池创新联盟最新数据显示,蜂巢能源是上半年国内排名第七位的动力电池生产商,其市占率为2.81%。
蜂巢能源2025年的营收目标约为240亿元,预计交付量47 GWh,预计国内动力电池装车份额达3.6%。
蜂巢能源曾在2022年11月提交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申请,计划募资150亿元,但于2023年12月撤回了此项申请。蜂巢能源当时称,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公司以及公司股东的最大利益为重,决定撤回上市申请,并考虑启动其他融资方案。
当前,国内锂电产业链处于产能过剩阶段,市场饱和度已经达到高点,促使企业纷纷出海寻找新增量。
蜂巢能源在海外的布局主要集中在欧洲、亚太及非洲。
在欧洲市场,蜂巢能源向stellantis以及宝马mini交付电池量均已突破10万套;在亚太市场,动力电池方面,蜂巢能源已与知名车企定点,储能方面已与Adani、BCPG签约;在非洲市场,蜂巢能源则为当地头部户储品牌。
根据动力电池创新联盟最新数据,蜂巢能源上半年动力和其他电池出口量排在国内第七位,同比增速达248.4%,是榜单前十的企业中增速最为迅猛的企业。其他电池主要指储能电池,包括少量小动力用电池。
据蜂巢能源预计,该公司2025年出货量将增长94%,约占其总出量的2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