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第一区“ALL in AI” 底气何在?

亿通速配 亿通平台 2025-11-20 2 0

人工智能,正在重塑产业结构和竞争格局。

“十五五”规划建议指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强人工智能同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相结合,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制高点,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全球AI竞争看中美“G2”,中国AI竞速看大湾区、长三角和京津冀三大世界级城市群。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之一,以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定位的深圳,汇聚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双重优势,剑指全球人工智能先锋城市。

作为全国工业第一强区,深圳龙岗区继去年提出创建人工智能全域全时应用示范区之后,今年又在全国率先喊出“ALL in AI”的口号,成立全国首个人工智能领域政府直属机构人工智能(机器人)署,同时发布“AI龙岗”三年行动计划,以 “AI产业化” 和 “产业AI化”为双向驱动引擎,力争2027年产业规模破千亿。

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机遇,龙岗何以走在最前列?

全球首家机器人6S店。图/龙岗融媒

01

“ALL in AI”,龙岗底气何在?

近日,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十五运会”全面拉开帷幕,警用机器人、巡检机器狗等多型机器人亮相深圳大运中心,诠释全运会的含“科”量。

“十一”前后,全球首家以“6S”模式构建的人工智能硬件生态平台——“人工智能6S店”正式启幕,与7月底开业的全球首家机器人“6S店”一道,以“软硬融合”打造全方位的AI产业服务模式。

两个月前,华为一口气发布4款昇腾AI芯片,“用数学补物理、非摩尔补摩尔,用群计算补单芯片”,打破英伟达对高端算力芯片的垄断。

今年5月,全国首个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府直属机构——龙岗区人工智能 (机器人)署正式揭牌,以体制机制创新引领新兴产业发展。

……

这些新产品、新技术、新场景、新机构,都有一个共同的策源地——深圳市龙岗区。从智能机器人到国产算力芯片再到AI生态场景,既是龙岗区以“ALL in AI”构建人工智能全产业链体系的缩影,也是以科技创新竞逐全球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的写照。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如火如荼,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和产业格局,既是大国博弈、科技竞争的主战场,也是区域发展和城市竞争的主舞台。环顾国内外,几乎所有经济大市无不以人工智能为重心,抢占科技制高点,抢滩未来发展空间。

看到未来风口和方向不难,难的是如何先行一步并保持领跑之势。虽然几乎所有地方都意识到AI的重要性,但不是每个地方都有“ALL in AI”的底气,也不是每个地方都有打造全链条的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底蕴,更不是每个地方都能充分释放“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乘数效应。

作为中国工业第一大区和创新强区,龙岗区本身就有强大的制造基因和创新基因。以网络与通信、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与人工智能产业本身就存在巨大的耦合发展空间。而先进制造与数字经济齐头并进、软硬件一体的多元布局,更为依托协同创新、融合创新、交叉创新打造AI全产业链奠定基础。

更不用说,以华为、比亚迪、兆驰、云天励飞等代表的龙头企业,及其背后250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和40多家上市企业,既是产业创新的主力,也是科技创新的领跑者。众多民营企业和大院大所的存在,带动龙岗区创新竞争力跻身大湾区前列。2024年,龙岗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高达17.3%,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突破5800件,两项指标均位居全市首位。

有产业有企业,同样也需要场景创新作为引领。以“全球智慧城市标杆”和“人工智能全域全时应用示范区”为定位的龙岗区,一直走在场景创新的最前列。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创新中心(龙岗)、大运中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示范场景等平台,频频登上国家级新闻发布会。

产业基础、创新动能、场景创新的结合,让龙岗区从一开始就站在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起点之上,迅速构建起覆盖“算法—硬件—机器人—场景”的全链条产业闭环,形成全方位的领先优势。

数据显示,目前,龙岗区已聚集以华为、云天励飞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企业350余家,形成从芯片到大模型、从具身智能到智能终端、从“AI+”应用到场景的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既有“AI产业化”的深厚底蕴,又有“产业AI化”的巨大潜力。

就此而言,“ALL in AI”既是产业升级顺理成章的结果,也是龙岗区以工业大区、创新强区肩负起科技创新重任的必然选择。

龙岗区人工智能(机器人)署。澎湃新闻记者 滕晗 图

02

“AI产业化”与“产业AI化”,双轮驱动何以炼成?

作为超级大产业,人工智能既有前沿科技的一面,也有赋能全行百业的另一面;既有以算法、算力、数据为核心的软件层面,也有以芯片、具身智能、智能终端为代表的硬件层面。

基于这些特性,人工智能足以惠及所有城市,或诉诸AI核心产业本身,或聚焦于“人工智能+”的赋能效应,或聚焦于软件或发力于硬件。只有少数集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与场景创新为一体的地方,才能实现产业布局的“全都要”,龙岗就是佼佼者。

“AI产业化”,指的是AI大模型及其AI原生产品的产业规模化和商业化。从基础层的算力和数据,到技术层的大模型,再到应用层的具身智能、智能终端,以及更广义的生态、场景,共同构成万亿级AI大产业的蓝海。

依托于“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创新格局,借助硬件、算法、算力、数据、场景、生态六大核心要素协同创新,龙岗在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都已形成领跑之势。

在基础层,自主可控的国产算力芯片,万P级别的算力底座,带动“算”力全开;在技术层,华为盘古、“云天飞书”国内顶尖通用大模型的存在,为龙岗在“百模大战”中赢得一席之地;在应用层,原本具备智能制造深厚底蕴的龙岗,在具身智能、智能终端等产业更是走在前列。

当前,龙岗正在构建的算力底座,打造区域算力枢纽。今年初,湾东智算中心首期2000P已投入使用,年内有望完成二、三期建设,累计供给算力10000P,可调度社会智算资源40000P以上。

自主可控的算力底座的迅速突破,离不开国产算力芯片的支撑。有着鲜明“龙岗造“标签的华为昇腾芯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承载着打破“卡脖子”限制的希望,云天励飞退出的AI推理芯片在细分领域也处于国内第一梯队。

在最为热门的具身智能赛道,龙岗更是跑出加速度,率先打通从研发到制造再到场景应用的全产业链条。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入选“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见证其技术实力和产业实力;而全球首个机器人6S店、全国首个机器人街区双双落户龙岗,则诠释其市场竞争力。

“产业AI化”,与前些年流行的产业数字化相对应,着眼的是“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的双重赋能效应。对此,龙岗区深度融入重点产业、重点公共服务等“3+4+N”领域,重塑千行百业底层逻辑,赋能千行百业转型升级。

作为工业第一大区,龙岗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早已突破万亿大关。无论是玩具、服装、眼镜、珠宝等传统优势产业,还是电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都不无“AI化”的巨大潜力。这里的AI化,不只是生产环节的降本增效,更是全产业链条的转型升级。从玩具的智玩升级,到AI眼镜的革新,再到汽车的智能驾驶,无不如此。

产业AI化,不局限于工业领域,就连公共服务乃至生活领域,都不例外。根据规划,龙岗区将聚焦政务、教育、医疗、城市管理等15个领域,构建智能政务体系,推动教育创新变革,拓展AI医疗大模型应用,构建“AI+”环卫、园林、市容协同解决方案等,让AI真正渗透并重塑千行百业。

AI产业化与产业AI化,共同构筑起龙岗“ALL in AI”的“双轮驱动”核心引擎,为打造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提供核心动能,也为龙岗率先迈向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提供长远支撑。

“我帮企业搭场景”人工智能领域撮合场景项目签约仪式。图/龙岗融媒

03

AI场景创新,龙岗何以被频频“点名”?

人工智能始于科技突破而成于应用。当前,全球AI竞争的焦点,已从基础大模型的“军备竞赛”,转向AI超级应用的深度内化。在算法、算力、数据等底层领域,全球竞争态势正在逆转,中国正在逐步迎头赶上。当竞争的天平开始倾斜,“大规模应用”成了决定未来胜负的关键棋,场景创新之于应用的重要性再次凸显。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等新领域新赛道应用场景,形成“技术突破—场景验证—产业应用—体系升级”的路径。

在随后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创新中心(龙岗)、大运中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示范场景等深圳市龙岗区应用场景创新案例被频频提及,成为以应用场景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典范。

越是新技术、新行业、新业态,越需要场景创新作为引领。作为技术与产业、研发与市场的中间桥梁,应用场景因其“为市场找技术,为技术找市场”的双重特性,被视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促进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牵引作用。

自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以来,“场景创新”就引来无数城市竞相布局,龙岗区正是先行者之一。自去年7月全面启动“我帮企业搭场景”、提出创建人工智能全域全时应用示范区以来,龙岗率先推出AICITY全场景创新基地、机器人剧场与街区、“新质生产力集聚区”,致力于打造“全领域、全区域、全流程”场景创新之城。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抢占人工智能应用制高点的关键抓手在于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市场空间巨大、应用场景广阔,龙岗区正是这一优势的“集大成者”之一。

当前,龙岗区的场景创新,已覆盖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等方方面面。仅在人工智能领域,就已累计发布21个重点领域、464项应用清单,涵盖政务、交通、医疗、低空、建筑、低碳等众多领域,构建起AI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的“全景图”,一个集智能经济与智能社会为一体的“未来之城”初具雏形。

借助场景创新,人工智能不再是停留于实验室的“黑科技”,而是可见、可用、可复制的应用成果,更是可触摸、可感受、可体验的生活场景。

日前,龙岗区与华为云联合共建“龙岗AICITY”,聚焦智慧政务、交通、制造、文旅等领域,正在成为城市级智能应用样板。这是继2018年龙岗提出打造智慧城市全球样板之后的又一大动作,依托数字技术创新、数据要素融合和政务AI深度应用,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治理模式。

AI政务大踏步前进,AI生活也在变成现实。据悉,龙岗机器人剧场与街区逐步成形,人形机器人做演出、无人机送外卖、四足机器人做环卫、智能导购机器人带着逛商场等场景将变成现实,一个“人机共生”的具身智能生活带在龙岗即将诞生。

这还只是开始。根据规划,龙岗区计划在三年内落地100个全域全时智能应用标杆项目,覆盖生产、生活、治理全场景,同时推动AI技术在全区80%以上重点行业深度应用。

这意味着,不远的将来,一座以“AI龙岗”为特色的未来之城呼之欲出。

龙岗巡逻机器人。图/龙岗融媒

04

“中国工业第一区”,仍在抢占产业制高点。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未来10年再造一个高新技术产业。

“十五五”规划提出,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制高点,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些被看重的重点产业,与龙岗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布局不谋而合。当前,龙岗正在重点打造“3+4+N+AI”特色产业体系,依托“IT+BT+低碳”3个主导产业,推动智能制造加快转型,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等新赛道成形成势,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无论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是新兴产业的壮大成势,抑或未来产业的积极培育,乃至“ALL in AI”的布局,无不折射出龙岗持续以“产业立区、制造业当家”抢滩新产业新赛道、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发展理念,也展现了一个工业大区在时代大潮中迎风搏浪、稳健前行、勇挑大梁的姿态。

回望来时路,以“三来一补”为起点,以发展高新产业为接力,以抢滩未来产业为目标,龙岗开启从农业大区向工业大区再到工业强区、创新强区的跃升之路。站在深圳经济特区设立45周年的重要节点,龙岗区工业总产值已迈过万亿大关,地区生产总值达5901亿元,成为经济大市勇挑大梁的重要引擎之一。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城市强。借助“All in AI”的创新之力,带动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全面腾飞,龙岗未来还能创造更大的增长奇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