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首创证券(601136.SH)迎来管理层“换血式”调整。
11月19日,首创证券发布人事变动公告,宣布公司董事长毕劲松因到龄退休,正式辞去董事长、董事等全部职务,退休后将不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
与此同时,公司完成核心管理团队新老交替,原总经理张涛当选董事长,原董事刘惠斌出任副董事长,原副总经理蒋青峰升任总经理。
接过董事长重任的张涛,同时兼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其任职被业内视为首创证券补强投行短板的关键布局。
作为2024年4月引入的外部资深人士,张涛拥有丰富的投行业务履历,其早年任职于华泰证券,历任总裁办公室总裁秘书、投资银行一部业务经理等职,后加入东兴证券,逐步升任财务负责人、总经理。

界面新闻了解到,投行业务此前是首创证券的相对薄弱环节。张涛履职总经理期间,已着手推动业务升级:深化“科技投行”战略定位,以北京证券交易所业务为核心发力点,聚焦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客户,构建起“投研+投资+投行”三位一体的协同服务模式。
此次人事调整中,原副总经理蒋青峰升任总经理,成为公司高管层中最年轻的成员。出生于1986年的蒋青峰2016年加入首创证券,从资产管理事业部基层岗位做起,历任资产管理二部总经理、资产管理事业部副总裁,2023年10月升任副总经理。
资管业务在首创证券属于相对优势业务。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存续资产管理产品达842只,净值规模1654.4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99%,蒋青峰的升任被业内认为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该领域的优势。
值得关注的是,首创证券同步新增副董事长一职,由原董事刘惠斌担任。刘惠斌自2023年9月起担任公司董事及董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委员,此前曾任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
“此次人事更替后,首创证券或形成‘投行背景董事长+资管出身总经理+合规专家副董事长’的核心管理架构,既延续了核心业务优势,又针对性补强了薄弱环节。”有从业者对界面新闻点评称。
与此同时,首创证券港股上市进程正加速落地。7月25日,公司董事会首次公开披露拟发行H股并赴港上市的计划,8月27日获北京市国资委批复(京国资产权〔2025〕19号),原则同意其H股发行总体安排,高效审批节奏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根据公告披露,定价将遵循市场化机制,发行价格承诺不低于首创证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最终发行价将综合考量现有股东利益、投资者认购意愿及市场整体环境,结合路演及簿记建档结果协商确定。
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相关费用后,将全额用于补充公司资本金与营运资金,重点支持境内外证券业务拓展及投资能力建设,进一步强化公司综合竞争力与抗风险水平。
“首创证券与第一创业合并”传闻在市场流传不息。两者曾因同属北京国资体系而频繁被关联,加之原第一创业董事长吴礼顺于2025年7月履新北京市国资委主任(该机构持有首创集团100%股权),曾一度推高合并猜想。
公开资料显示,首创证券扎根北京,实控人为北京市国资委,控股股东首创集团持股56.77%,处于绝对控股地位;第一创业(002797.SZ)的前身是佛山证券,核心腹地长期聚焦华南,2017年总部迁至深圳,曾是首创集团旗下另一券业平台,形成集团内“一南一北”的布局。
这一关联格局直至2023年出现关键变化。当年,首创集团通过非公开协议转让,将所持第一创业11.06%股份(4.64亿股)转给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国管”),退出第一创业前十大股东,第一创业的主要股东变更为北京国管。
有分析师对界面新闻指出,“北京国管对第一创业的持股比例仅16.05%,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也仅33.58%,股权极度分散的格局为后续整合埋下隐患。首创证券与第一创业两家券商在北京市国资委版图中体量偏小,股东层面的人事变动传导至子公司整合需要时间。”
但也有声音指出,若合并推进,吴礼顺此前在第一创业的任职或可成为前期基础,但股权分散的现状会显著增加整合难度。
国盛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马婷婷对界面新闻表示,“就券商行业整合趋势及近期相关动向来看,地方国资大概率将成为推动证券业加速合并重组的关键力量,而同一地方国资实际控制下的券商开展整合,有望成为行业并购浪潮中的核心方向之一。”
核心逻辑方面,她认为,“地方国资主导整合内部券商资源,一方面能够推动旗下券商凝聚经营合力,更精准地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另一方面,同一国资体系内的券商股权脉络清晰,不存在复杂的跨体系股权纠葛,合并重组的流程相对简便,可大幅降低沟通成本与时间成本,为整合进程扫清不少障碍。”
经营业绩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首创证券营业收入为20.2亿元,同比上升8.8%;归母净利润为8.04亿元,同比上升7.2%;第一创业营业收入为29.85亿元,同比增长24.32%;归母净利润为7.71亿元,同比增长20.2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