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头的人工智能债务浪潮恐将冲击信贷市场

亿通速配 亿通速配 2025-11-24 2 0
  

  科技巨头(Big Tech)大规模发行债券可能令买家不堪重负,并可能削弱大西洋两岸的信贷市场。

  华尔街及投资者警告称,若字母表公司(Alphabet Inc.)、元宇宙平台公司(Meta Platforms Inc.)等企业近期的巨额债券发行节奏在 2026 年持续,将对市场造成上述冲击。此类债券发行推动今年成为全球债券发行规模创纪录的一年。

  指出,预计到 2028 年,科技公司为资助人工智能(AI)和数据中心领域的扩张,可能会发行高达 1.5 万亿美元的债券;考虑到近期科技股的动荡,这一规模或导致整个市场的债券利差扩大。债券买家开始担忧,自己是否能因该领域的泡沫风险获得合理补偿。

  (JPMorgan Chase & Co.)策略师马修・贝利(Matthew Bailey)表示:“我们最担心的是,数据中心融资的大量涌入可能导致供给‘消化不良’,美元融资市场受影响尤其明显,欧元市场也需承担部分融资需求。”

  投资者目前正质疑这些巨额人工智能投资能否带来回报。不过,信贷市场尚未出现普遍恐慌迹象,因为目前多数债券发行方均为顶级知名企业。

  其中,字母表公司在美国融资 175 亿美元,在欧洲融资 65 亿欧元(约合 75 亿美元),这一欧洲融资规模位列今年该地区企业融资榜第二;元宇宙平台公司发行了 300 亿美元债券,公司(Oracle Corp.)则发行了 180 亿美元债券。市场需求旺盛,元宇宙平台公司的债券订单簿峰值达 1250 亿美元,创下纪录。

  供给过剩

  对冲基金英仕曼集团(Man Group Plc)指出,高收益企业(包括前比特币矿企)也在发行债券。该集团在一篇题为《为何债券投资者并未完全相信人工智能热潮》的博文中称,这些企业的 “数据中心建设计划设有激进的截止日期,且严重依赖配套租赁合同”。

  英仕曼集团的乔恩・拉赫拉维(Jon Lahraoui)与雨果・理查森(Hugo Richardson)在文中写道:“人工智能领域低资质企业的债券供给过剩,可能超出市场承受能力。超大规模科技企业(hyperscaler)的狂热仍在持续,但我们对未来人工智能领域可能出现的‘劣质资产’(AI slop)保持警惕。”

  摩根大通的贝利估算,仅字母表、元宇宙平台、(Amazon.com Inc.)、(Microsoft Corp.)和甲骨文这五家公司,2026 年的资本支出需求就约达 5700 亿美元,远高于 2021 年的 1250 亿美元。与此同时,集团(UBS Group AG)预计,明年科技行业债券发行总额将超过 9000 亿美元。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警告,科技巨头资产负债表稳健、偿债能力强,这意味着它们能够通过提供 “新发债券溢价” 吸引投资者 —— 而其他发行方可能被迫跟进匹配这一溢价水平。

  这家美国投行在近期发布的《全球洞察展望报告》中表示:“考虑到这些(人工智能)项目的战略重要性,科技发行方对价格的敏感度较低 —— 这种市场动态仍可能导致整体市场重新定价。对价格敏感度低的大型发行方,是信贷市场长期以来未曾应对过的新变量。”



  仍存在投资缺口

  今年 4 月美国关税政策引发企业债利差扩大后,该市场利差已基本恢复至区间波动状态。背后的推动因素是,大量资金涌入企业债资产类别 —— 相较于近年水平,当前该类资产收益率较高,吸引了资金流入。

  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 AG)信贷策略主管马尔科・施托克勒(Marco Stoeckle)认为,对欧洲投资级债券投资者而言,科技巨头发行规模的扩大及其为欧元市场带来的多元化,提供了一个当前仍未被充分覆盖的投资机会。

  他表示:“本质上,欧元区投资者在优质美国科技发行方的债券上仍存在投资缺口。因此,只要(这些企业的)信贷状况保持良好,需求不应成为主要问题。”

  盈利风险

  (HSBC Holdings Plc)在市场展望报告中称,即便今年欧洲债券发行总额创下纪录,仍未能满足市场需求。预计明年全球投资级债券发行规模中,欧元债券将增长 3%,美元债券增长 13%,且发行主体将偏向非金融企业,以及科技公司和公用事业企业用于人工智能相关支出的融资。

  布兰迪万全球投资管理公司(Brandywine Global Investment Management)投资组合经理特雷西・陈(Tracy Chen)表示,为人工智能资本支出融资,正逐渐成为固定收益市场的标志性特征。尽管她看好数据中心资产支持证券 —— 这类证券信贷基本面稳定,且相对能规避消费端疲软的影响,但她也强调了未来的 “盈利风险”(即能否产生足够收入的风险)。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今年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95% 的机构从生成式人工智能项目中未获得任何回报。目前,投资者和贷款方已开始采取对冲措施:他们更多地交易衍生品,若相关科技公司出现债务违约,这类衍生品可带来赔付。

  特雷西・陈指出:“若宏观市场出现动荡,再融资风险和‘到期墙’(maturity wall,指大量债务集中到期的情况)问题将愈发严峻。”



评论